,微则为虚,微紧相搏,
则为短气。



<目录>第二册\诸气门

<篇名>少气

属性:少气者,气少不足以言也。《素问》云∶三阳绝,三阴微,是为少气。又云∶怯
然少气者,是水道不行,形气消索也。又云∶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
其治法则生脉散、独参汤之属是也。运气少气有二∶一曰火热。经云∶火郁之发,
民病少气。又云∶少阴之复,少气骨痿。又云∶少阳之复,少气脉痿。治以诸寒是
也。二曰风湿。经云∶太阳司天之政,四之气,风湿交争,风化为雨,民病大热少
气是也。针灸少气有三∶一曰补肺。经云∶肺脏气,气不足则息微少气,补其经隧,
无出其气。又云∶肺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干,取其经太阴、足太阳之外,厥
阴内血者是也。二曰补肾。经云∶少气,身漯漯也,言吸吸也,骨酸体重,懈
惰不能动,补足少阴是也。三曰补气海。经云∶膻中者,为气之海,其输上在于柱
骨之上下,前在于人迎;气海不足,则气少不足以言,审守其输,调其虚实。所谓
柱骨之上者,盖天容穴也。人迎者,结喉两旁之脉动处也。乃取天容、人迎二穴补
之也。
\x【诊】\x鱼际络青短者,少气也。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当病少气。一呼脉一动,
一吸脉一动,曰少气。尺坚大脉小甚少气, 有加立死。(谓尺内坚而脉反小,而少气 加也。)



<目录>第三册\诸呕逆门

<篇名>呕吐膈气总论

属性:《洁古家珍》,吐证有三,气、积、寒也。皆从三焦论之,上焦在胃口,上通于
天气,主内而不出。中焦在中脘,上通天气,下通地气,主腐熟水谷。下焦在脐下,
下通于地气,主出而不纳。是故上焦吐者,皆从于气。气者、天之阳也。其脉浮而
洪。其症食已暴吐,渴欲饮水,大便燥结,气上冲胸而发痛。其治当降气和中。中
焦吐者,皆从于积,有阴有阳,食与气相假为积而痛。其脉浮而弦。其证或先痛而
后吐,或先吐而后痛。法当以小毒药去其积,槟榔、木香和其气。下焦吐者,皆从
于寒,地道也,其脉大而迟。其证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小便清利,大便秘而不通。
治法宜毒药通其闭塞,温其寒气,大便渐通,复以中焦药和之,不令大腑秘结而自
愈也。《此事难知》,问呕吐哕,胃所主,各有经乎?答曰∶胃者总司也,内有太阳、
阳明、少阳三经之别,以其气血多少,而为声物有无之不同。即吐属太阳,有物无声,
乃血病也。有食入即吐,食已则吐,食久则吐之别。呕属阳明,有物有声,气血俱
病也。仲景云∶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下,哕属少阳,无物有声,乃气病也。(此以干
呕为哕也。)医家大法∶食刹则吐为之呕,生姜半夏汤。食入则吐为之暴吐,生姜橘皮
汤。食已则吐为之呕吐,橘皮半夏汤。食久则吐为之反胃,水煮金花丸。食再则吐
为之翻胃,易老紫沉丸。旦食不能暮食。则吐、食不下,脉实而滑,半夏生姜大黄汤下
之。洁古论吐分三焦,其说盖本于黄帝,所谓气为上膈,食饮入而远出为下膈,食
时乃反出之。其上焦食已暴吐者,今世谓之呕吐也。中下二焦食久而吐,食再而
吐者,今世谓之膈气反胃也。分呕吐、膈气为二门。赵以德云∶夫阴阳气血,随处
有定分,独脾胃得之,则法天地人而三才之道备。故胃有上、中、下三脘,上脘法
天为阳,下脘法地为阴,中脘法气交之分。阳清而阴浊,故阳所司者气,阴所司者
血。然阳中亦有阴,阴中亦有阳,于是上脘气多血少,则体干道之变化动也。下脘
血多气少,则体坤道之资生静也。中脘气血相半,故运上下动静升降之气行。由是
物之入胃,各从其类聚。水饮者,物之清。谷食者,物之浊。然清中有浊,浊中有
清,故饮之清者,必先上输于司气之肺,而后四布为津为液。清中之浊者,则下输
膀胱为便溺出焉。食之清者,亦必先淫精于司血之心肝,以养筋骨经脉,更化荣卫,
流注百骸。浊中之浊者,则自下脘变糟粕,传送下大肠出焉。若邪在上脘之阳则气
停,气停则水积,故饮之清浊混乱,则为痰、为饮、为涎、为唾、变而成呕。邪在
下脘之阴则血滞,血滞则谷不消,故食之清浊不分,而为噎塞、为痞满、为痛为胀、
变而成吐。邪在中脘之气交者,尽有二脘之病。是故呕从气病,法天之阳,动而有
声,与饮俱出,犹雷震必雨注也。吐从血病,法地之阴,静而无声,与食俱出,象
万物之吐出于地也。气血俱病,法阴阳之气交,则呕吐并作,饮食皆出。然在上脘,
非不吐食也,设阳中之阴亦病,则食入即吐,不得纳于胃也。非若中脘之食已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