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炙,二两) 大枣(十五枚)
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日三服。
作甘澜水法∶取水三升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数千遍,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
用之。
【集解】程林曰∶汗后脐下悸者,阳气虚而肾邪上逆也。脐下为肾气发源之地,茯苓
泄水以伐肾邪,桂枝行阳以散逆气,甘草、大枣甘温助脾土以制肾水。煎用甘澜水者,扬
之无力,全无水性,取其不助肾邪也。



<目录>卷三

<篇名>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

属性: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
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注】脉太过则病,不及亦病,故脉当取太过不及而候病也。阳微,寸口脉微也,阳
得阴脉为阳不及,上焦阳虚也;阴弦,尺中脉弦也,阴得阴脉为阴太过,下焦阴实也。凡
阴实之邪,皆得以上乘阳虚之胸,所以病胸痹心痛。胸痹之病轻者即今之胸满,重者即今之胸
痛也。
【集注】李 曰∶《内经》云∶胃脉平者。不可见,太过不及则病见矣。寸脉为阳,以
候上焦,正应胸中部分,若阳脉不及而微,则为阳虚,主病上焦,故受病胸痹。尺脉太过而弦,则为
阴盛,知在下焦,故上逆而为痛也。
尤怡曰∶上焦为阳之位,而微脉为虚之甚,故曰责其极虚。
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
【注】平人,无病之人也。无寒热,无表邪也。平人无故而有短气不足以息之证,不
可责其虚也,此必邪在胸中,痹而不通,阻碍呼吸,当责其实也。
【集注】李 曰∶上节云责其极虚,此又云实何也?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
而不去,其病为实是也。然短气与少气有辨,少气者,气少不足于言,《内经》云∶言而微,
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是也。短气者,气短不能相续,似喘非喘,若有气上冲,故似喘
而不摇肩,似呻吟而无痛是也。
尤怡曰∶平人,素无疾之人也。无寒热,无新邪也。而乃短气不足以息,当是里气因
邪而实,或痰、或食、或饮碍其升降之气而然也。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萎薤白白酒汤
主之。
【注】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里气滞,迟则为脏内寒,主上焦脏寒气滞也。关上小紧
而疾,小为阳虚,紧疾寒痛,是主中焦气急寒痛也。胸背者,心肺之宫城也。阳气一虚,
诸寒阴邪得以乘之,则胸背之气痹而不通,轻者病满,重者病痛,理之必然也,喘息、咳
唾、短气证之必有也。主之以栝萎薤白白酒汤者,用辛以开胸痹,用温以行阳气也。
【集注】赵良曰∶凡寒浊之邪,滞于上焦,则阻其上下往来之气,塞其前后阴阳之
位,遂令为喘息、为咳唾。为痛、为短气也。
程林曰∶胸中者,心肺之分,故作喘息咳唾也。诸阳受气于胸,而转行于背,气痹
不行,则胸背为痛,而气为短也。
\x栝篓薤白白酒汤方\x
栝蒌实(捣,一枚) 薤白(半斤) 白酒(七升)
上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萎薤白半夏汤主之。
【注】上条胸痹胸背痛,尚能卧,以痛微而气不逆也。此条心痛彻背不
得卧,是痛甚而气上逆也,故仍用前方,大加半夏以降逆也。
【集注】尤怡曰∶胸痹不得卧,是胸中痛甚,肺气上而不下也;心痛彻背,是气闭塞
而前后不通故也,其痹为尤甚矣。所以然者,有痰饮以为之援也。
\x栝萎薤白半夏汤方\x
栝萎实(捣,一枚) 薤白(三两) 半夏(半升) 白酒(一斗)
上四味,同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集解】魏荔彤曰∶用半夏之苦,以开郁行气。痛甚则结甚,故减薤白之湿,用半夏
之燥,更能使胶腻之物,随汤而荡涤也。日三服,亦从上治者,应徐取频服也。
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
【注】上条心痛彻背,尚有休止之时,故以栝萎薤白白酒加半夏汤平剂治之;此条心
痛彻背,背痛彻心,是连连痛而不休,则为阴寒邪甚,浸浸乎阳光欲熄,非薤白白酒之
所能治也,故以乌头赤石脂九主之。方中乌、附、椒、姜,一派大辛大热,别无他顾,峻
逐阴邪而已。
【集注】李 曰∶心痛在内而彻背,则内而达于外矣;背痛在外而彻心,则外而入于
内矣。故既有附子之温,而复用乌头之迅,佐干姜行阳。大散其寒,佐蜀椒下气,大开其
郁,恐过于大散大开,故复佐赤石脂入心,以固涩而收阳气也。
\x赤石脂丸方\x
蜀椒(一两一法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