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者,常着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头足,不得
主时也。
《阴阳应象论》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
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玉机真脏论
》曰∶脾大过,则令人四肢不举,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名曰重强。又《通评虚实论》
曰∶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调经论》曰∶形有余,则腹胀,经溲不利,不
足,则四肢不用。
又《气交变论》曰∶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乐,体重烦
冤;甚则肌肉萎,足萎不收,行善 ,脚下痛,饮发,中满食减,四肢不举。又云∶岁土不
及,风乃大行。霍乱,体重腹痛,筋骨繇复,肌肉润酸,善怒。又云∶咸病寒中,复则
收政严峻,胸胁暴痛,下引少腹,善太息,虫食甘黄,气客于脾,民食少失味。又云∶土不
及,四维有埃云,润泽之化不行,则春有鸣条鼓拆之政;四维发振拉飘胜之变,则秋有肃杀
霖淫之复。其眚四维,其脏脾,其病内舍心腹,外在肌肉四肢。
《五常政大论》∶土平曰备化,不及曰卑监。又云∶其动疡涌分溃痈肿,其发濡滞,其
病留满痞塞,从木化也。其病飧泄。又云∶土太过曰敦阜,其味甘咸酸,其象长夏,其经足
太阴阳明。又曰∶其病腹满,四肢不举,邪伤脾也。
《经脉别论》云∶太阴藏搏者,用心省真,五脉气少,胃气不平,三阴也,宜治其下俞
,补阳泻阴。《脏气法时论》云∶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其日戊己。脾苦湿,急食苦
以燥之。又云∶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于春,春不死,持于夏,起于长夏。禁温食饱
食,湿地濡衣。脾病者,愈在庚辛,庚辛不愈,加于甲乙,甲乙不死,持于丙丁,起于戊己
。脾病者,日 慧,日出甚,下晡静。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又
云∶脾病者,身重,善饥,足痿,足不能行,行善 ,脚下痛。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
血者。《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
淫精于脉。脉
。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
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
常也。
《五常政大论》∶有太过不及,太过者,薄所不胜,乘所胜也。不及者,至而不至,是
为不及,所胜妄行,所生受病,所不胜者乘之也。
仲景云∶人受气于水谷以养神,水谷尽而神去,故云安谷则昌,绝谷则亡。水去则营散
,谷消则卫亡,营散卫亡,神无所根据。又云∶水入于经,其血乃成,谷入于胃,脉道乃行。
故血不可不养,卫不可不温,血温卫和,营卫乃行,得尽天年。



<目录>卷中

<篇名>气运衰旺图说

属性:天地互为体用四说 察病神机
湿、胃、化;热、小肠、长;风、胆、生,皆陷下不足,先补则∶黄 、人参、甘草、当
归身、柴胡、升麻,乃辛甘发散,以助春夏生长之用也。
土、脾、形;火、心、神;木、肝、血;皆大盛,上乘生长之气,后泻则∶甘草梢子之甘
寒,泻火形于肺,逆于胸中,伤气者也。黄芩之苦寒,以泄胸中之热,喘气上奔者也。红花
以破恶血,已用黄芩大补肾水,益肺之气,泻血中火燥者也。
寒,膀胱,藏气,燥,大肠,收气 皆大旺,后泻则∶黄 之甘温,止自汗,实表虚
,使不受寒邪。当归之辛温,能润燥,更加桃仁以通幽门闭塞,利其阴路,除大便之难燥者
也。
水、肾、精;金、肺、气;皆虚衰不足,先补则∶黄柏之苦寒,降湿热为痿,乘于肾,
救足膝无力,亦除阴汗、阴痿,而益精。其草梢子、黄芩补肺气,泄阴火之下行,肺苦气上
逆,急食苦以泄之也。
此初受热中常治之法也,非权也。权者,临病制宜之谓也。常道,病则反常矣。春夏,
乃天之用也,是地之体也。秋冬,乃天之体也,是地之用也。此天地之常道,既病反常也。
,自不闻其音,语声清响如钟。
春夏地之体,人亦应之,食罢,皮肉筋骨血脉皆滑利,屈伸柔和,而骨刚力盛,用力不
乏。



<目录>卷中

<篇名>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

属性:古之至人,穷于阴阳之化,究乎生死之际,所着《内外经》,悉言人以胃气为本。盖
人受水谷之气以生,所谓清气、营气、运气、卫气,春升之气,皆胃气之别称也。夫胃为水
谷之海,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