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先春养阳法 每日闭目冥心而坐,心注定肝中,咽津七口,送下丹田,起立,双手自抱两胁,微摇
者三,如打恭状,起立俟气定,再坐如前法,咽津七口,送下丹田,永无风症之侵。一月行六次可也。多
多更妙。
先夏养阴法 每日闭目冥心而坐,心中注定于心,咽津十四口,送下心中,永无暑气之侵。
先秋养阴法 每日闭目冥心而坐,心注肺中,咽津送下丹田者十二口,以双手攀足心者三次,候气
定,再如前咽津送下丹田者七口而后止,永无燥热之病。
先冬养阳法 每日五更坐起,心中注定两肾,口中候有津水,送下丹田者三口,不必漱津,以
手擦足心;火热而后已,再送津三口至丹田,再睡,永无伤寒之症。而长生之法。亦在其中矣。长夏不必更
有方法。
张真君曰∶妙方也。惜人不肯行耳,行则必能却疾。



<目录>卷五(书集)\伤寒相舌秘法

<篇名>六论气色

属性:雷真君曰∶有病必须察色,察色必须观面,而各有部位。
不可不知。面之上两眉心,候肺也。如色红则火,色青则风,色黄则湿,色黑则痛,色白则寒
也。两眼之中为明堂,乃心之部位。明堂之下,在鼻之中,乃肝之部位。肝位之两傍以候胆
也。鼻之尖上以候脾。鼻尖两傍以候胃。两颧之上以候肾。肾位之上以候大肠。肝胆位下,鼻之两
傍,以候小肠。肺位之上为额,以候咽喉。额之上以候头面。心位之傍,以候膻中。鼻之下人中为
承浆,以候膀胱。三焦无部位,上焦寄于肺,中焦寄于肝,下焦寄于膀胱。其余各部位,俱照《灵
枢》无差错也。五色之见,各出于本部,可照五色以断病。一如肺经法断之,无不神验。但其中有生
有克。如青者而有黄色,则木克土矣;红者而有黑色,则水克火矣;黄者而有红色,则火生土矣;黑者
而有白色,则金生水矣。克者死,生者生也。治之法,克者救其生,生者制其克,否则病不能
即瘥。然其中有从内出外,有从外入内。从内出外者,病欲解而不欲藏;从外入内者,病欲深而不欲
散。欲解者病轻,欲深者病重也。治之法,解者助其正,深者逐其邪,否则病不能遽衰。男女同看部
位,无有分别,《灵枢》误言也。但内外何以别之?色之沉而浊者为内,色之浮而泽者为外也。五
色既见于部位。必细察其浮沉,以知其病之钱深焉;细审其枯润,以观其病之生死焉;细辨其聚散,以
知其病之远近焉;细观其上下,而知其病之脏腑焉。其间之更妙者,在察五色之有神无神而已。色暗
而神存,虽重病亦生;色明而神夺,虽无病亦死。然有神无神,从何辨之?辨之于色之黄明。倘
色黄而有光彩,隐于皮毛之内,虽五色之分见,又何患乎。此观神之法,又不可不知之也。



<目录>卷五(书集)\伤寒相舌秘法

<篇名>七论脉诀

属性:雷真君曰∶脉诀,《内经》已畅言矣,王叔和又发明之,予又何言。虽然尚有未备者,不可不一
论之。脉诀,大约言愈多则旨益晦,吾独尚简要以切脉,不必纷纷于七表八里也。切脉之最要者
在浮沉,其次则迟数,又其次则大小,又其次则虚实,又其次则涩滑而已。知此十脉,则九人之病
不能出其范围。至于死脉,尤易观也。不过鱼虾之游、禽鸟之喙、屋漏弹石、劈索水流之异也。知十
法之常,即可知六法之变,又何难知人之疾病哉。《灵枢》之形容脉象,不可为法也。
张真君曰∶脉诀原不必多,多则反晦。明言十法,至简至要,可以为万世切脉之法。



<目录>卷五(书集)\伤寒相舌秘法

<篇名>八论强弱

属性:人有南北之分者,分于强弱也。南人之弱,不及北人之强也远甚。然而南人亦有强于北人
者,北人亦有弱于南人者,亦不可一概而论。然而统治强弱,又断断不可,当观人以治病,不可执南北
以治强弱也。盖天下有偏阴偏阳之分,偏于阳者,虽生于南而亦强;偏于阴者,虽生于北而亦
弱。故偏于阳者,宜用寒凉之剂;偏于阴者,宜用温热之品也。
张真君曰∶是。



<目录>卷五(书集)\伤寒相舌秘法

<篇名>九论寒热

属性:雷真君曰∶病之有寒热也,半成于外来之邪,然亦有无邪而身发寒热者,不可不知。无邪而身
发寒热,乃肝气郁而不得宣,胆气亦随之而郁。木之气既郁滞,而心之气自然不舒,心肝胆三经
皆郁,则脾胃之气不化,肺金无养,其金不
刚,上少清肃之气下行,而木寡于畏,土且欲发泄而不能,于是作寒作热,似疟非疟、而不能止。倘
用祛邪之药,则其势更甚,惟有舒其木气,而寒热自除矣。
张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