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治病当先急者大者,若头痛医头,便为庸手。
赵 高年元气素亏,未病以前先已倦怠乏力,微觉咳嗽。五
六日以来加以发热,热势起伏,是有新邪乘虚而袭,引动伏邪晚
发也。今诊脉小数而虚,干咳欲呕,舌边光红,根苔白 ,热甚无汗,津枯邪恋,虑其化燥神昏。
北沙参 苏子 青蒿 杏仁 川贝 牛蒡子 前胡 橘红 通草 枇杷叶
吴 伏邪内蕴为瘅疟,外发为流注。入于肺则喘咳,注于肠则便溏。正虚不克支持,幼孩当此,易致成惊。
青蒿 杏仁 淡芩 泽泻 荆芥 象贝 桔梗 橘红 赤苓 六一散 双钩钩
童 伏邪晚发,朝凉暮热,头痛胸闷,舌白无汗,似宜疏
达。至于腰痛眼花,其阴内亏,邪不易达,恐致淹缠,宜小心为是。
秦艽 赤苓 青蒿 苏梗 杏仁 甘菊花 枳实 杜仲(姜汁炒) 豆豉 桑叶
顾 病方三日,外无大热,而虚烦懊 ,反复不安,寐则神
思扰乱,舌苔白腻,恶心欲呕,腹中鸣响,大便溏泄秽臭。邪积
在里,气机不达。用栀、豉以发越其上,陈、朴以疏理其中,
葛以散之,苓以泄之,夏、秫和胃而通阴阳,阴阳交则得寐。明日再议。
渊按∶起病即是湿痰挟滞,阻遏中宫,热郁不达之象,勿谓外热不扬而轻视之。
又 伏暑至秋而发,其发愈晚,其伏愈深,故其为病也,大
起而大伏,热一日,退亦一日,既非间疟,又非瘅疟。瘅疟则但
热不寒,间疟则寒热往来。此症微寒发热,热一昼夜而退,退亦
不清,名之伏暑,其说最通。夫暑必挟湿,湿蕴则化热蒸痰,痰
不易出,热盛劫津也。身重属湿,烦躁属热,热来口渴,渴不多
饮,仍是湿遏热炽见象。舌苔白而干枯,是湿邪在于气分,气虚
故湿不易化也。叶氏云∶舌白而薄者,肺液伤也。病方八日,邪
未宣达,刻下用方无庸深刻,但须解表而不伤正,去湿而不伤阴,清
热而不助湿,生津而不碍浊,中正和平,耐心守服,扶过两候,始冀渐安。
黑山栀 连翘 茯苓 川贝 通草 北沙参 滑石 泽泻 豆豉 枇杷叶 鲜薄荷根
渊按∶伏邪深重,脾肺气弱,力不足以化达之,故大起大伏耳。
马 幼稚伏湿挟积,阻滞肠胃,蒸痰化热,肺气窒痹,是以
先泻后咳,继以发热。今便泄已止,更气急痰嘶,肺气阻痹尤
甚。法当先治其肺,恐肺胀生惊发搐,其变有莫测耳。
葶苈子(三钱) 莱菔子(三钱) 六一散(三钱) 枇杷叶(三片)
渊按∶遏重消痰泻肺,清热化积,即在其中。
又 痰气喘逆,平其大半。热势起伏,退而复作。时下多疟,须防转疟。
白萝卜汁(一杯) 鲜薄荷汁(半杯)
二味略煎,去渣,加入冰糖三钱,烊化,再以姜汁一滴冲服。
渊按∶此方更妙。
何 伏暑挟积,寒轻热重,已经月余。舌心焦黄,舌边白腻。
阳明积热,化火劫津,炼浊成痰,将至蒙闭,至于脘痛拒按。两
经攻下,痛仍不减,苔犹未化,非清化不能荡其实,拟用凉膈散加味。
凉膈散 鲜石斛 川连
两下之后,舌心犹然焦黄,故仍可用下法。然舌边白腻,必挟水气,凉膈散中再加半夏亦可。
陆 伏邪挟积,但热不寒,头痛鼻血,便泄稀水。热甚于里。拟清里解表法。
葛根芩连汤 豆豉 连翘 枳实 黑山栀
鼻血,便泄稀水,知其为热。不用犀角者,其舌苔白也。不用大黄者,其脘腹按之不痛也。
李 伏邪湿热内蕴,三焦气机不达。午后发热,胸闷头胀,
尿少无汗。舌苔白腻,脉象软细。拟开上、疏中、渗下,仿河间法。
豆卷 杏仁 陈皮 藿梗 滑石 赤苓 桔梗 半夏 焦六曲 川朴 通草
胡 素有痰饮咳嗽,今夏曾经吐血,是肺受热迫也。兹六、
七日来伏暑内蕴,凉风外袭。病起先寒栗而后大热,热有起伏,
表之汗不畅,里之热不退。所以然者,痰饮阻于胸中,肺胃失其
宣达故耳。舌色底绛,望之粘腻,心苔白浓如豆大者一瓣,此即
伏暑挟痰饮之征,而况气急痰嘶乎!据云二十六日便泄数次,至今
大便不通,按腹板窒,却不硬痛,小溲先红浊,今则淡赤不浑,
乃湿热痰浊聚于胸中,因肺金失降,不能下达膀胱,故湿浊上逆
为痰气喘 之候。病机在是,病之凶险亦在是。法当从此理会,
涤痰泄热,降气清肺,乃方中必需之事,但清肃上焦尤为要务耳。
葶苈子 郁金 川贝 杏仁 枳实 羚羊角 胆星 连翘
赤苓 竹油 枇杷叶 滚痰丸(入煎绢包)
陈 余邪余积,留恋未清;元气元阴,消耗欲竭。暂停苦口
之药,且投醒胃之方。化气生津,忌夫重浊;变汤蒸露,法取轻清。效东垣以化裁,希弋获以图幸。
清暑益气汤 荷叶 香稻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