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穷深合内经之旨如寒邪在表以辛温之药汗之在里以辛热之药温之传变在半
表里者以甘寒之药和解之传变入里者以苦寒之药下之凉剂亦未尝委而不用也大抵固凭脉验证
以自通变不可执论专方如此矧人身之病有水火征兆之微若王太仆曰热来复去昼见夜伏夜发昼
见时节而动是无火也是例固河间论亢则害承乃制病式亦庶几矣丹溪更有论阴阳为恶寒非寒恶
热非热者因人身之病水火征兆幽显莫测先哲推论亦且至矣然仲景论伤寒脉法亦未尝不引杂病
河间论热证脉法而且未详学人能本仲景参叔和脉法自辨内伤外感之分殊如王海藏曰仲景言弦
涩为阴叔和言弦涩为阳虽有阴阳之别则不离诸数为热诸迟为寒仲景叔和言本两途非相违背合
而论之皆是也仲景所言伤寒自外从气而入以弦脉为阴邪从外入先太阳也叔和所言杂病自内从
血而出以弦脉为阳病自内生先少阳也如此则形证有相类脉气病本之不同学人审是则自然通变
不致视此以为彼拘于执论专方而已也



<目录>卷九\热证治法

<篇名>发表之剂

属性:易简参苏饮治感冒发热头痛或因痰饮凝积为热状似伤寒者
前胡 人参 紫苏 干葛 半夏 茯苓(各三分) 枳壳 陈皮 甘草 桔梗 木香(各
半钱)
上 咀生姜五片水煎服
人参败毒散(方见咳门)
按此二方足少阳柴胡例药
参苏饮解见痰饮门
局方柴胡升麻汤治发热头痛恶风体疼鼻寒咽干痰盛方见伤风门
按此足少阳阳明手太阴药也
葛根解肌汤治发热恶寒头痛项强伤寒温病
葛根(四钱) 桂(一钱) 黄芩 甘草 白芍(各二钱) 麻黄(三钱)
上 咀入姜枣煎
按此足太阳阳明太阴药也
知母葛根汤治身热头痛风温温毒证
知母(一钱半) 葛根(四钱) 石膏(三钱) 甘草 木香 升麻 黄芩 南星 人参 防
风杏仁 川芎 羌活(各一钱) 葳蕤(二钱半) 麻黄(二钱)
上 咀作二服入姜煎
按此足太阳阳明手太阴药也以上三方并足太阳例
河间六神通解散治发热头痛发渴身疼脉洪无汗
麻黄(二钱) 甘草(三钱) 石膏 滑石 黄芩(各四钱) 苍术(八钱)
上 咀入姜葱煎
按此足三阳手足太阴药也出太阳例
易老九味羌活汤治发热恶寒无汗或自汗头痛项强或伤风见寒脉伤寒见风脉并宜服之
羌活 防风 苍术(各一钱半) 川芎 白芷 生地黄 黄芩 甘草 细辛(一钱)
上 咀水煎
按此足太阳阳明三阴药也
易老云经曰有汗不得服麻黄无汗不得服桂枝若瘥失则其变不可胜言故立此法使不犯三阳
禁忌为解利神方非独活杂病药也
谨按仲景论伤寒发表药分六经及解肌可刺诸法盖恐药致误变逆慎之至也今集以上诸方皆
伤寒
表药之变法宜详审脉证而择用之然易老九味河间通解意虽不同务在药证相对名实相符方可行
之否则犯禁致逆及失其立法之意也是以许文正公曰近世论医有主河间刘氏者有主易老张氏者
张氏用药根据准四时阴阳升降而增损之正内经四气调神之义医而不知此妄行也刘氏用药务在推
陈致新不使少有怫郁正造化新新不停之义医而不知此无术也然而主张氏者或未尽张氏之妙则
瞑眩之剂终莫敢投至失几后时而不救者多矣主刘氏者或未悉刘氏之蕴则劫效目前阴损正气遗
祸于后日者多矣能用二家之长而无二家之弊则治庶几乎于此二方制法可见大抵学人当于经论
中求之知其所主不可偏执于一家而已



<目录>卷九\热证治法

<篇名>攻里之剂

属性:宣明三乙承气汤治脏腑积热痞满燥实坚胀
甘草 枳实 浓朴 大黄 芒硝
上 咀入姜煎
按此足阳明例药也发明曰汉张仲景作伤寒论为邪自外入传于胃者谓之入腑腑之为言聚也胃为
水谷之海荣卫之源水谷会聚变化而为荣卫邪气入胃则胃中之气菀滞糟粕秘结而为实实则泻之
人所共知如缓急轻重之剂则临时消息焉不恶寒反恶热发渴谵语腹满而喘手足 然汗出者急下
之宜大承气汤如邪气未深恐有燥屎少服小承气汤试之腹中转失气者有燥屎也乃可攻之不转失
气者初硬后溏尚未可攻攻之则腹满不能食若腹满不通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如发汗后
不恶寒但热者胃实也当和胃气调胃承气汤主之成无己云大热结实者与大承气汤小热微结者与
小承气汤以热不太甚故于大承气汤中去芒硝又以结不至坚故减浓朴枳实也如不至大坚满邪热
甚而须攻下者亦未可投大承气汤必以轻缓之剂攻之于大承气汤减浓朴枳实加甘草乃轻缓之剂
以调胃也设若大承气反用调胃治之则邪气不服小承气证反用大承气下之则过伤正气而腹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