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x取足少阴\x 甲乙无亦字。及喘息二字。少阴作少阳。张云。肾开窍于二阴。其经脉从肾上贯
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故其为病如此。当取足少阴经以刺之。喝喝、喘急貌。
\x腹满\x(止)\x取足太阴\x 张云。脾失其职。则食不能化。腹满而鸣。气滞于中。大便不调。当取足太阴经
以刺之。
\x心痛\x(止)\x取足少阴\x 张云。此肾邪上逆也。
\x心痛\x(止)\x足太阴\x 甲乙、啬啬作涩涩。志云。啬啬、畏寒貌。太阴为阴中之至阴。阴寒故腹胀。而啬
啬然。大便不
化者。土气不化也。此足太阴之气厥而为心痛。故当取本经以疏逆气。
\x心痛\x(止)\x取手少阳\x 张云。足少阴之脉贯脊。故痛引于背。手少阳之脉布膻中。故不得息。宜刺此
二经也。
\x心痛\x(止)\x刺足厥阴\x 张云。足厥阴之脉抵小腹。结于阴器。凡心痛而下引小腹者。当刺之也。
\x心痛\x(止)\x刺手太阴\x 志云。肺主气而司呼吸。心系上连于肺。心痛但短气不足以息者。但逆在肺而
为心痛也。当刺手太阴以通肺气之逆。沈亮辰云。足太阴少阴厥阴而为心痛者。脏气上逆而为痛也。肺乃心之
盖。故但短气不足以息。此病在本脏而应于心也。四脏皆然。故无真心痛之死证。
\x心痛\x(止)\x得之立已\x 赵府本、张本。次之、作刺之。吴本。按已刺、作按已次。甲乙无此条。马云。
其痛当背。第九节以刺之。乃督脉经筋缩穴之处也。宜先按之。按已而刺。刺后按之。其痛当立已。如不已则
上而八椎。(无穴)下而十椎。(无穴)又复求之。其痛必立已矣。张云。上而手经。下而足经。求得其故而
刺之。则立已矣。
\x 痛\x(止)\x立已\x 甲乙。 、作颔。按人迎于经。作按经刺人迎。马云。颔痛者。当取足阳明胃经颊
车穴以刺之。此穴在耳下曲颊端。动脉环绕一周。故曰曲周也。张云。以其周绕曲颊。故曰曲周。见血立已。
如不已。当按人迎于本经而浅刺之。可立已也。
\x气逆上\x(止)\x下胸动脉\x 甲乙。下胸、作胁下。马云。上刺膺中陷者中。即足阳明胃经膺窗穴也。及
下胸前之动脉。当是任脉经之膻中穴也。盖在中谓之胸。胸之旁为膺耳。张云。膺中陷者。足阳明之屋翳也。
下胸动脉。手太阴之中府也。盖在中曰胸。胸之旁即谓之下耳。简案、膻中无动脉。中
府不在下胸。可疑。
\x腹痛\x(止)\x立已\x 马云。当刺足阳明胃经之天枢穴。如不已。又刺本经之气冲也。张云。脐之左右动
脉。如足少阴之肓俞。足阳明之天枢。皆主腹痛。简案、二穴未有言有动脉者。可疑。
\x痿厥\x(止)\x病已止\x 甲乙。 、作闷。马云。凡痿病厥病。而手足四肢挛束缚乱。当刺四肢之穴以速
解之。张同。朱永年云。 、闷也。为四末束 者。束缚其手足。使满闷而疾解之。导其气之通达也。夫按之
束之。皆导引之法。犹尺蠼之欲信而先屈也。身半以上为阳。身半以下为阴。昼以前为阳。昼以后为阴。日二
者。使上下阴阳之气。表章而交通也。不仁者。荣血不行也。卜日者。阴数之周也。简案、朱注为是。简往往
亲睹痿疾。以布束缚四肢。经久复故者。尺蠼之喻。殆妙。
\x哕以草\x(止)\x亦可已\x 哕、诸本作岁。马不知其误。文云。疑作藏。唯张志作哕。张云。哕、呃逆也。
治之之法。用草刺鼻则嚏。嚏则气达而哕可以。此一法也。或闭口鼻之气。使之无息。乃迎其气而引散之。勿
令上逆。乃可立已。此二法也。又或以他事惊之。则亦可已。此治哕之三法也。志云。岁、作哕。哕、呃逆也。
言其发声如车銮之声。而有轮序。故名曰哕。(案诗小雅銮声哕哕毛传哕哕徐行有节也志注盖本于此然似牵强
说文哕气牾也)简案、哕、亦作 。十六难。掌中热而 。肘后方。治卒 不止。以物刺鼻中各一分。末少许
皂荚内鼻中。令嚏瘥。又但闭气仰引之是也。楼氏云。详此经文三法。正乃治吃逆之法。按、吃逆用纸捻刺鼻
便嚏。嚏则吃逆立止。或闭口鼻气。使之无息亦立已。或作冤盗贼。大惊骇之亦已。此予所以取成许二家之论。
哕为吃逆。为得经旨也。又云。有病伤
寒将愈。忽患吃逆。予与古人治吃逆之药殆遍。皆不愈。计出无药。遂用皂角末吹入鼻中。得嚏而吃逆止。少
时又吃。又与皂角末。嚏而止者凡数百次。其嚏时出痰涕渐多。自是吃逆渐疏。至二三日而止。此是合经刺鼻
嚏之法。故书之。
介按、哕者。呃忒也。因其呃呃连声。故今人以呃逆名之。朱丹溪谓气由脐下直升而上。出于口而作声也。
徐春甫谓其气由丹田而逆上。出于咽喉。如有系逆而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