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属性:木在时为春。在人为肝。在天为风。风者无形之清气也。当春之时发为温令。反为寒折

是三春之月。行严冬之令也。以是知水为大过矣。水既太过。金肃愈□是所胜者乘之而妄行

。所胜者乘之。则木虚明矣故经曰。从后来者为虚邪。木气既虚。火令不及是所生者受病也

故所不胜者侮之。是以土来木之分 而为飧泄也。故经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以其湿令
当权。故飧泄之候发之于夏也。若当春之时。木不发生。
温令未显。止行冬令。是谓伤卫。以其阳气不出地之外也。当以麻黄汤发之。麻黄味苦。味
之薄者。乃阴中之阳也。故从水中补木而泻水。发出津液为汗也。若春木已生。温令已显。
阳气出于地之上。寒再至而复折之当以轻发之。谓已得少阳之气。不必用麻黄也。春伤于风
。夏生飧泄。所以病发于夏者。以其木绝于夏。而土旺于长夏。湿本有夏行之体。故飧泄于
夏也。不病于春者。以其春时风虽有伤。木实当权。故飧泄不病于木之时。而发于湿之分也
。经曰至而不至。是为不及。所胜妄行。所不胜者薄之。所生者受病。此之谓也。



<目录>卷上

<篇名>夏伤于暑秋必疟

属性:暑者。季夏也季夏者。湿土也。君火持权不与之子。暑湿之令不行也。湿令不行。则土
亏矣
所胜妄行木气太过。少阳旺也。所生者受病则肺金不足。所不胜者侮之。故水得以乘之土分

土者坤也。坤土申之分。申为相火。水入于土。则水火相干。而阴阳交争。
故为寒热。兼木气终见三焦。是二少阳相
合也。少阳在湿土之分。故为寒热。肺金不足洒淅寒热此皆往来未定之气也。故为 疟。久
而不愈疟不发于夏而发于秋者。以湿热在酉之分。方得其权。故发于大暑以后也。



<目录>卷上

<篇名>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属性:秋者清肃之气。收敛下行之体也为湿所伤。是长夏之气。不与秋令也。秋令不及。所胜
妄行
。故火得以炎上。而克金。心火既形于肺。故肺气逆而为咳。所不胜者侮之。木气上行与火
同。得动而不息也。所生者受病。故肾水亏也。长夏已亢。三焦之气盛也。命门(有三)焦之
舍也。故迫肾水上行。与脾土湿热相合为痰困。 而动于脾之湿也。是以咳嗽有声有痰咳

不发于秋。而发于冬者。以其六阴之极。肃杀始得其气。故肺不咳嗽于秋。而咳嗽于冬也。
咳嗽者。气逆行上也气上行而逆。故面目发微肿。极则身体皆肿。变为水气。
故曰浊气在上。则生 胀。又曰。诸气 郁。皆属肺金此之谓也。春伤于风夏伤于暑冬
伤于寒
辞理皆顺时字伤令字也。独秋伤于湿。作令字伤时字。读者不疑也。此四者皆无所亢。而害
其所乘之子也。邪从后至。言岁之主气。各差其分而为病。一定之法也。若说秋字伤湿字。其

与上三句相通。其理与法不相通大抵理与法通。不必拘于文也。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
以辞害意。以意逆志为得之矣故曰。春伤于风说作人为风所伤非也。若是则止当头痛恶风自
汗何以言夏为飧泄哉。今言春伤于风。即是时伤令也明矣。经云。东方来者为婴儿风其伤
人也外在于筋。内舍于肝。又曰。春甲乙所伤。谓之肝风。用此二句。以较前文。则辞理自
通矣。



<目录>卷上

<篇名>问两感邪从何道而入

属性:答曰。经云。两感者死不治。一日太阳与少阴俱病。头痛发热。恶寒口干。烦满而渴。
太阳者腑
也。自背俞。而入。人之所共知。少阴者脏也。自鼻息而入。人所不知也。鼻气通于天。故
寒邪无形之气。从鼻出入。肾为水也。水流湿。故肾受之。经曰。伤于湿者。下先受之。同
气相求耳。又云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以是知内外两感。脏腑俱病。欲表之。则有里。欲下
之。则有表。表里既不能一治。故死矣。故云两感者不治。然所禀有虚实。所感有浅深。虚而
感之深者必死。实而感之浅者。犹或可治。治之而不救者有矣。夫未有不治。而获生者也。
予尝用此。间有生者。十得二三。故立此方。以待好生君子用之。解利两感神方。



<目录>卷上

<篇名>大羌活汤

属性:防风 羌活 独活 防己 黄芩 黄连 苍术 白术 甘草(炙) 细辛(去土各三钱)
知母(生) 川芎 地黄(各一两)
上 咀。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半。去渣得清药一大盏。热饮之不解再服。三四盏
解之亦可。病愈则止。若有余证。并根据仲景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