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散寒止痛,兼去积之方。此方系温下方的开始,也系治疗表寒里实证的一种类型。
[主治]
太阴寒邪腹痛,或兼表寒,或不兼表寒。但必须具有腹部拒按、大便不利、喜热性饮食、脉沉迟有力等症。
[药品]
桂枝二至三钱 生杭芍四至六钱 生姜二至三钱 炙草一至二钱 大枣二至四枚 大黄二至三钱
[加减法]
腹痛不拒按者,去大黄,名桂枝加芍药汤。
按:无恶风寒之表证者,应将桂枝换为肉桂,因肉桂温里之作用较桂枝更强也。
[煎服法]
水三茶杯,煎至半茶杯,空心服之。忌食难消化的食物。
[用药大意]
桂枝汤加芍药温散肌表之寒邪,兼止腹痛;大黄荡涤肠胃,排泄肠中积食。
[禁忌证]
腹不拒按,或大便利,脉弱者,忌之;喜冷性饮食者亦忌之。因为前者系腹痛之虚证,不适用大黄之攻下;后者系热证,不宜用桂枝、生姜之温热。
[类似方剂参考]
(1)桂枝加芍药汤:此治腹痛不拒按之方。
(2)温脾汤:此亦系温下之剂,但温性药较多。
(3)理中加大黄汤:此亦系温下之剂,但补性药较胜。
桂枝人参汤方第十五
[方义]
此温补肠胃兼散表寒,乃表里虚寒正治之方。
[主治]
太阳病,误下后,胃脘痞满,下利,兼有身热恶寒之表证。但必须具有脉沉迟而虚和不喜冷性饮食等现象。
[药品]
桂枝一至二钱 炙草一至二钱 人参一至三钱 生白术二至三钱 干姜二至三钱
[煎服法]
水三茶杯,先煎后四味,煎至一茶杯时,再入桂枝,再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后四味药名人参汤,即理中汤,以治肠胃虚寒之痞满下利;桂枝辛温,以散太阳之表寒。
[禁忌证]
有口苦喜冷等热证者,忌之。
[类似方剂参考]
(1)先用四逆汤温里,后服桂枝汤解表之法:此治表里俱寒,分治之法。
(2)半夏泻心汤:此治虚而寒热夹杂、痞满下利之方。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第十六
[方义]
此补心阳,镇心安神,救逆之方。也系温性镇静之剂。
[主治]
火逆证误下后,心阳被伤,烦躁不安。但必须具有喜热畏冷的现象。
[药品]
桂枝二至三钱 炙草一至二二钱 龙骨三至五钱 牡蛎三至五钱
[煎服法]
水二茶杯半,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桂枝、甘草补心阳以救逆;龙骨、牡蛎镇惊悸以安神.
[禁忌证]
喜冷畏热者忌之,因热证不宜用热药。
[类似方剂参考]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此温性祛痰镇静,兼散外邪之方。
桂枝甘草汤方第十七
[方义]
此温补心阳,兼补中气,治心悸之方。
[主治]
发汗过多形成心悸之证。但必须具有喜用手按、小便尚利、喜热怕凉或脉沉迟等方能准确.,
按:喜用于按,说明是虚证,需用补药;小便尚利,说明不需要白术、茯苓之补脾利水;喜热怕凉或脉沉迟,说明须用温性药品。
[药品]
桂枝二至三钱 炙草一钱至钱半
[煎服法]
水一茶杯半,煎至半茶杯.去滓顿服。
[用药大意]
桂枝保心阳,炙草补中气。心阳复则液可回,中气和而悸白平.
[禁忌证]
(1)喜冷或口苦脉沉数者忌之。热证不适用热性药也。
(2)汗仍未止,脉虚而不调者忌之。因系气虚将脱之象,应该补气固脱。
(3)四肢厥逆,小便不利,有明显停水现象者不宜用。因此系阳虚水泛之重证,此方力有未足,不能胜任也。
[类似方剂参考]
(1)朱砂安神丸:此治血虚有热心悸之方。
(2)来复汤:此治气虚欲脱心悸之方。
(3)真武汤及茯苓四逆汤:此二方均为治阳虚水泛之重剂。但茯苓四逆汤还有补气的作用。
桂枝加葛根汤方第十八
[方义]
此方系桂枝汤加减方之一,亦为辛温解肌之剂.
[主治]
太阳病,有汗兼项背强几几,但必须没有内热。
[药品]
桂枝二至三钱 生杭芍:二至三钱 炙草一至二钱 生姜二至三钱 大枣二至四枚 葛根三至五钱
[煎服法]
水三茶杯,煎至多半茶杯,去滓温服,取汗。余如桂枝汤调养法。
[加减法]
无汗加麻黄,名葛根汤。
[用药大意]
桂枝汤是太阳有汗恶风之专方;葛根退热生津润燥,是治项背强几几之专药。
[禁忌证]
(1)凡有口苦、喜冷、喜饮等热证者忌之。
(2)无汗表实之证忌之。
[类似方剂参考]
葛根汤:此治太阳病无汗兼项背强直的方剂。
整理者按:对于“几几”,注家多释之为紧固拘牵不柔和貌,或伸颈之貌。在临床实践中不必待至外在形貌显现方才用药, 只要主诉局部有拘急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