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手,皆未奏效,乃求治于李氏。李诊后曰:“此乃寒积不化,虽寒中夹热,但总属寒多热少,故治宜温中导滞。”处方:附子3克,党参4.5克,干姜4.5克,白术7.5克,木香4.5克,大黄3克,焦楂6克,山药9克。又嘱曰:“首日服1剂,停药6日,第7日再来诊。”3日后患者即来,言药无效,李曰:“待7日后。”第7日来诊,云:“大便已由一日十五六次,减为一日六七次。”李曰:“原法原方再服l剂。”再来诊云:“大便减为一日四五次。”李曰:“仍遵前方前法。”1月后而愈。求教其理,李曰:“我擅长治疗夹杂证。治疗之关键在于辨别夹杂的比例多少,夹杂多者,用药少了不可,.夹杂少者,用药多了也不可。另外还要注意脏腑之气的七日来复,此例取效者,即是也。”
李氏治病,用药非常精练,循规蹈矩,严于法度,从不用一味多余之药。常言:“用药如用兵,兵不在多而在精,开方用药,务求药证相投。”曾治一老妇,患腹泻久治不愈,其处方仅为白术6克,鸡内金6克。病人虑其用药过简,未必能效,姑照方服用,不料竟获奇效。又曾为一位高于治病,处方药只六味,药价仅值两角钱,患者秘书担心无效,要求重开贵重药,李曰:“大黄虽贱,用之得法,常能救人;人参虽贵,用之不当,常能害人。”而后患者遵方服药,一剂显效,二剂痊愈。秘书赞道:“药到病除,真不愧为名医!”
李氏不仅精于中医内科、妇科,而且对儿科、外科及老年病学方面亦研究颇深。其学术思想,主张熟读中医经典,兼及后世各家流派,加以融会而贯通之,并通过自己的临床实践以验证之。李氏对于经方,尤其研究精深,他喜用经方并善用经方,却又不泥于经方。在诊断上,他强调应按四诊八纲进行综合分析,尤其还重视腹诊,以及观察色脉喜恶,务求辨证精确;在治疗上,重视脾胃,认为难病多瘀,久病多瘀,善用活血祛瘀之法,用药配伍注重标本兼顾,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但攻而不猛,补而不滞,更强调用药力求精练。
李氏为人,平易近人,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好学不倦,对病人一视同仁,热情接待,尤对劳动人民深为同情。1965年他一度居家养病,单位在其家门口挂出“李老有病,暂不接诊”的通知,一远道而来的农民患者,求医心切,上前敲门,当秘书出来劝阻时,李氏却振作精神下床,请患者进屋,立刻为其诊疗,令患者深为感动。事后他还对秘书说:“今后凡是病人找我,只要我有点精神,尽量不要拒绝他们,特别是农民,远道治病多不容易呀……”
李氏生前爱好书法艺术,闲暇以笔墨为乐事。曾书写诗句“献身要读润芝(毛泽东字)书,报国应行翔宇(周恩来字)路”、“但愿人皆寿,何妨我独劳”等为条幅,悬挂于壁,以勉励自己。
为了启迪后学,李氏集平生治学《伤寒论》之心得及临证经验,于1959年编著成《伤寒一百一十三方使用法》一书,并计划撰写一部以中医各科疾病及症名为纲,病、证、方、药为目的临床医师必备的工具书.笔记资料积累甚多,然终因诊务、政务繁忙,未及完稿而逝去,深可痛惜。
感冒 治感冒重在认证 用成方妙在加减 李老认为,经常感冒的情况很多,有的一遇风吹即感冒,有的一吃辣椒即感冒,有的一到月经期间即感冒,综其大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营卫不调证:经常有胃脘不适的症状,出汗以后即感冒,鼻塞喷嚏,全身拘急不适,恶风,舌苔自,脉弦缓。治宜调和营卫,桂枝汤加减:
桂枝9克生白芍9克生姜3片大枣7个炙甘草4.5克
若经常大便干燥者,再加生白芍9克.大黄2克。
2.肠胃俱虚证:经常有胃脘冷痛或素有胃脘冷痛史,食欲较差,或遇冷或吃冷性饮食则胃脘冷痛或不适,冬天感冒尤多,遇冷、遇风尤易发病,发病后全身酸痛,微恶风寒,有或无明显鼻塞,指趾厥冷,脉沉细弦或沉细迟缓。治宜益气温阳解表,再造散加减:
黄芪10克党参10克 肉桂4.5克 附子4.5克细辛3克当归4.5克陈皮6克
3.气阴两虚证:面色和皮肤均比较白嫩,疲乏无力或无明显疲乏无力,不能劳累,有时头晕失眠,易哭,夏天感冒尤多,舌苔白,脉虚大滑或虚而缓。治宜补气养阴,补阴益气煎加减:
升麻6克柴胡6克 黄芪9~12克 党参4.5~9克白术6克 陈皮6克五味子6克生地9克山药9克
4.卫气不固证:经常容易出汗,汗出后怕风,遇风即全身酸痛,鼻塞流涕,疲乏无力,舌苔白,脉濡缓。治宜补气固卫,方用玉屏风散加味:
黄芪15克白术9克防风9克荆芥9克
或薯蓣丸1日2次,1次1丸。
5.三焦郁热,肺气不固证:经常有口苦口干,头晕头痛,大便干燥,小便黄,心烦,恶热,遇风则感冒,或头痛鼻塞,全身酸痛,或感冒后高热头晕,恶心呕吐,舌苔黄厚腻或黄,脉沉弦滑。治宜疏解三焦郁热,凉膈散加减:
黄芩6克栀子6克连翘6克枳壳6克薄荷4克大黄1.5克杏仁6克甘草3克
若心烦易怒者,宜大柴胡汤。
若小儿经常感冒,五心烦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