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按拘挛属肝。肝主身之筋也。古书有风寒湿热血虚之不同。然总不外亡血。筋无荣养。则尽之矣。盖阴血受伤则血燥。血燥则筋失所滋。为拘为挛。势所必至。又何待风寒湿热相袭。而后谓之拘挛耶。且精血不亏。虽有邪干。亦决无筋脉拘急之病。而病至坚强。其枯可知。治此者。必先以气血为主。若有微邪。亦不必治邪。气血复而血脉行。邪自不能留。何足虑哉。内经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又曰。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此之谓也。

  挛主血虚。一洗风寒湿热之妄见。

  养血舒筋汤

  治血虚不能荣筋而挛症作。

  当归(二钱) 白X(二钱土炒) 茯苓(一钱) 沙参(一钱五分) 麦冬(一钱)

  枣仁(一钱炒研) 牛膝(一钱) 苡仁(二钱) 丹参(二钱) 何首乌(二钱)

  加桂圆肉五枚。水煎服。

  膈症

  愚按膈症。病在上焦。而其原实在下焦。饮食下咽。至膈不能直下。随即吐出。乃贲门为病。血液干枯。胃口收小。初病浆粥尚可入。病久饮食俱难下。

  盖血液枯 。津液不润。凝结顽痰而阻塞胃脘者有之。气结不行。血滞成瘀。而阻塞胃脘者有之。第贲门之 。顽痰之聚。瘀血之阻者。皆由忧思过度则气结。气结则施化不行。酒色过度则伤阴。阴伤则精血耗竭。运守失职。而脾中之生意枯。五液无主。而胃中之津液涸。缘虚阳上泛。挟冲任二脉。直上阳明。贲门终日为火燔燎。迫之又迫。不 不已。是以隔塞不通。食不得入矣。虽然。膈之食不得入为有火。与反胃之食久复出为无火。迥乎不同。而膈症之火。其根实发乎肾。若肾中水亏。不能摄伏阳光。而虚火不藏者。治宜壮水之主。从阴引阳。而焰光自敛。若肾中火亏。不能生化元气。

  而龙火不归者。治宜益火之源。补阳生阴。而真气上升。如是则血液有生动之机。贲门有滋养之润。胃司受纳。而脾司传化矣。夫酒色操心之辈。多有此症。为虚为实。不辨自明。若刘氏下以咸寒之味。损胃尤烈。严氏分有五膈之名。惑人失从。不若养血益气。以通肠胃。补阴助阳。以救本原。则大便润而小便通。下既宣通。必无直犯清道。上冲贲门之患也。奈何学浅庸工。泥于气结不行。阻碍道路之故。妄投辛香破气。化痰清火之药。谓病生于郁结。而骤开之。或得效于顷刻。终必至于干枯委顿而毙者。不可胜数也。张鸡峰云。病在神思间。谓养其神。清其思。而后津液归聚于胃中。庶能稍延岁月。病膈者。其可不达观而返观内照耶。余阅历数十载。见年少者无此患。年老者有此症。其为气血之亏。水火之弱。上焦之枯。肠胃之燥。已明效大验。治此者不急急求脾肾根本而补救之。而反从事于开关诡异之法。以为快捷方式也。以为得计也。以为理是也。噫。医亦愚矣哉。

  膈之因。本于阴阳之虚。自当补救根本。泥于气结。投以破气。去病远矣。

  主此论以治膈。不有春回寒谷哉。

  六味地黄汤

  八味地黄汤

  (俱见审虚实门)

  通幽汤

  治幽门不通。上冲吸门。噎塞不开。气不得下。大便艰难。名曰下脘不通。治在幽门。

  当归身 升麻 桃仁 红花 甘草(炙各一钱) 生地黄 熟地黄(各一钱) 加麻子仁(三钱)

  水煎服。

  秘方

  治噎膈。

  童便 牛羊乳 韭汁 竹沥 蜜 姜汁 甘蔗汁和匀温服。

  又方

  以手巾裹杵头糠。时时拭齿。或括下杵头糠。口内含之。

  盗汗

  盗汗者。乘人睡熟而出。意同盗贼之义也。盖本原充实者。睡则神气收敛于内。本元不足者。睡则神气浮越于外。汗亦因之流溢。总之由阴不平。而阳不秘耳。夫寤寐皆由卫气为主。昼行于阳。动则为寤。夜行于阴。静则为寐。卫气行里。则表中阳气不致。平人营卫调和。虽毛窍开发。而津液内藏。

  若肾失闭藏之职。肝行疏泄之令。水虚而火炎。卫强而营弱。内热蒸蒸。气化汗泄。亦毛窍疏豁。有隙可乘也。寤则目张。行阴之气复还于表。而肌腠秘密。汗欲出而无由矣。治法宜滋阴以荣内。益气以卫外。薛氏云。肾气虚弱。盗汗发热者。用六味丸。肾气虚乏。盗汗恶寒者。用八味丸。气血俱虚。而盗汗者。用十全大补汤。阳盛阴虚者。用当归六黄汤。伤寒盗汗。责在半表半里。胆有热也。用小柴胡汤。是在医家运用变化之妙。而不得胶乎一定之则也。

  寤则目张。行阴之气复还于表数语。尽得盗汗之秘。

  六味丸

  八味丸

  (见审虚实门)

  十全大补汤

  熟地(三钱) 当归(三钱) 人参(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