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之气麦冬,血丹皮;三焦之气连翘,血地骨皮。(以上言脏腑泻火清热药)。丹溪曰:除热泻火,非甘寒不可。有大热脉洪大,服苦寒剂而不退者,加石膏。火妄动,夏月用益元散镇坠之。虚热用荆芥、薄荷、山栀、黄芩,实热用大黄、芒硝。实火可泻,黄连解毒汤之类;虚火可补,叁、术、甘草之类。火盛者不可骤用寒凉,必兼温散。火急甚者必缓之,生甘草兼泻兼缓,叁术亦可。火盛发狂,人壮气实者,可用正治,冰水之类饮之。虚者用生姜汤,若投冰水立死。补阴则火自降,黄柏、生地之类。又曰:芩、连、白芍、知母、柴胡,皆苦寒能泻五脏有馀之火。若内伤劳倦,为阳虚之病,以甘温除之,如叁、x、甘草之属。相火炽盛,日渐煎,为血虚之病,以甘寒降之,如归、地之属。心火亢极,为阳强之病,以咸冷折之,如硝、黄之属。肾水受伤,真阴失守,为阴虚之病,以壮水之主制之,如生地、元叁之属。命门火衰,为阳脱之病,以温热济之,如附、桂之属。胃虚食冷,遏抑阳气,为火郁之病,以升散发之,如升麻、葛根之属。(以上言通治火热之药)。治火病方四十八方 六味丸 虚热 熟地 山萸 山药 丹皮 茯苓 泽泻 加减发郁汤 火遏 升麻 葛根羌活 柴胡 细辛 香附 葱白 泻血汤 夜热 酒生地 柴胡各一钱 熟地 蒲黄 丹叁 酒当归 酒防己羌活 炙甘草各七分 桃仁泥二分 退热汤 又 黄x钱三分 柴胡一钱 酒黄连 黄芩 甘草 赤芍 地骨皮生地 苍术各七分 归身 升麻各五分 柴胡饮子 昼热 柴胡 黄芩人叁 当归 赤芍 大黄 甘草各一钱 姜三片 四顺清凉饮 积热 蒸大黄 赤芍 当归 炙草各一钱二分 薄荷汁 白虎汤 朝热 石膏 知母 甘草 粳米 地骨皮散 骨蒸 石膏二钱 柴胡 黄芩 知母 生地各一钱 羌活 麻黄各七分半 赤苓 地骨皮各五分 姜三片 清心莲子饮 心火 莲子二钱赤苓 人叁 黄x各一钱 黄芩 麦冬 地骨皮 车前子 甘草各七分 滋阴降火汤 血热 白芍钱三分当归钱二分 熟地 麦冬 白术各一钱 酒生地八分 陈皮七分 盐知母 盐黄柏 炙草各五分 姜三片 枣二枚 黄连解毒汤 实火 黄连 黄芩黄柏 山栀各钱二分半 加连翘、柴胡、赤芍各一钱。 四君子汤 虚火 人叁 茯苓白芍 甘草 凉膈散 积热 连翘二钱 大黄芒硝 甘草各一钱 薄荷 黄芩 山栀各五分竹叶七片 蜜少部 煎至半入硝。 清心汤 上焦热 甘草钱七分连翘 山栀 酒蒸大黄 薄荷 黄连 黄芩各七分 朴硝五分 竹叶七片 蜜少部 加减凉膈散 又 连翘二钱 甘草钱半 山栀 黄芩 桔梗 薄荷各五分竹叶七片 桃仁承气汤 中焦热 桃仁 大黄 芒硝 甘草 桂枝 立效散 下焦热 瞿麦四钱 山栀二钱 甘草一钱 姜 灯心 防风当归饮子 又 滑石三钱柴胡 人叁 赤苓 甘草各一钱 大黄 当归 赤芍 防风各七分 姜三片 此方乃专治风热、燥热、湿热,补虚之妙剂。 五蒸汤 诸蒸 石膏二钱 生地葛根各钱半 知母 黄芩 赤苓各一钱 甘草五分 竹叶七片 粳米一撮 小麦二撮 五蒸丸 又 青蒿童便浸 地骨皮 生地 石膏各一两 当归七钱 胡黄连五钱 醋鳖甲一片 蜜丸,小麦汤下七十丸。 荆蓬煎丸 骨蒸 三 蓬术俱酒浸三日夏一日同巴豆二十八粒炒去豆汤浸去自各二两 木香 枳壳 青皮 茴香 槟榔各一两 糊丸,姜汤下三五十丸。 清骨散 又 生地 柴胡各二钱熟地 人叁 防风各一钱 薄荷七分 胡黄连 秦艽 赤苓各五分 柴前梅连散 又 柴胡 前胡乌梅 黄连各一钱 童尿二盏 猪胆一个猪脊髓一条 韭白五分 煎至一盏服。 此劫剂也,胃虚人忌用。 加减小柴胡汤 五心热 柴胡黄芩 人叁 甘草 加香附、黄连、前胡。 升阳散火汤 又 升麻 葛根羌活 独活 人叁 白芍各一钱 柴胡 甘草各七分 防风五分 甘草三分 火郁汤 又 羌活 升麻 葛根白芍 人叁 银柴胡 甘草各一钱 防风五分 葱白 四七汤 骨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