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如冒状,勿怪,说术附并行皮中,逐水气故耳。 除湿汤 又 半夏 苍术 厚朴各钱半 陈皮 藿香各七分半 甘草五分姜七 枣二 当归拈痛汤 湿热 羌活 茯苓人叁 葛根 升麻 当归 苍术 知母 苦叁 防风 泽泻 猪苓 白术 茵陈草 炙甘草 祛湿痰汤 湿痰 茯苓 胆星半夏 羌活 独活 当归 黄芩 白术 苍术 陈皮 薄荷 甘草 香附 防己 威灵仙 肾着汤 肾虚 炮姜 茯苓 白术 炙甘草 如小便赤,大便泄,加苍术、陈皮、丁香。 清燥汤 体气虚 黄x 黄连神曲 猪苓 五味子 柴胡 甘草 白术苍术 麦冬 陈皮 生地 茯苓 人叁 泽泻 当归 黄柏 升麻 乾姜散 下焦 乾姜 茯苓 白术 甘草 胜湿汤 风湿 羌活 防风 苍术 甘草 黄连 黄柏 猪苓 泽泻 茯苓川芎汤 湿症 茯苓 桑皮防风 苍术 麻黄 赤荷 当归 官桂 甘草 川芎 枣 防风汤 夹风 防风 葛根 羌活 秦艽 桂枝 甘草 当归 杏仁 黄芩赤苓 姜 水煎,入酒少部服 加减五积散 夹寒 茯苓 白芷半夏 川芎 当归 陈皮 甘草 乾姜 桔梗 赤芍 苍术 麻黄 厚朴 加味二陈汤 总治 陈皮 半夏茯苓 甘草 加制苍术、羌活、黄芩。 因症加减法附後: 如或湿在上,头重呕吐,倍苍术。湿在下,足胫肘肿,加升麻。湿在内,腹胀中痞,加猪苓、泽泻。湿在外,身重浮肿,倍羌活取汗。肥人湿,沉困怠惰,是气虚,加人叁、白术。瘦人是湿热,倍黄芩,加白术、白芍。瘦白亦是气虚,照肥人治之。防己黄x汤 湿在上 防己 黄x各三钱 白术二钱 甘草钱半 姜三 枣二平胃散 又 苍术 厚朴 陈皮甘草单苍术膏 又 苍术一味熬膏。二陈汤 热生湿 茯苓 甘草半夏 陈皮藿香正气散 清邪 霍香 白芷茯苓 紫苏 厚朴 白术 陈皮 桔梗 关夏 甘草 大腹皮九味羌活汤 又 羌活 白芷细辛 生地 防风 苍术 甘草 川芎 黄芩姜四逆汤 浊邪 附子 乾姜 甘草理中汤 又 人叁 白术 炙草乾姜

  痰饮源流 痰饮,湿病也。经曰:太阴在泉,湿淫所胜,民病饮积。又曰:岁土太过,时雨流行,甚则饮发。又曰:土郁之发,太阴之复,皆病饮发。《内经》论痰饮,皆因湿土,以故人自初生,以至临死,皆有痰,皆生於脾,聚於胃,以人身非痰不能滋润也。而其为物则流动不测,故其为害,上至巅顶,下至涌泉,随气升降,周身内外皆到,五脏六腑俱有。试罕譬之,正如云雾之在天壤,无根底,无归宿,来去无端,聚散靡定,火动则生,气滞则盛,风鼓则涌,变怪百端,故痰为诸病之源,怪病皆由痰成也。然天之云雾,阳光一出,即消散无踪,人身之痰,若元阳壮旺,亦阴湿不凝,而变灭无迹,其理固相同也。 即痰之在一身着言之:在肺曰燥痰,其色白,咯出如米粒,多喘促,寒热,悲愁,脉必涩(宜利金丸)。在心曰热痰,其色赤,结如胶而坚, 多烦热,心痛,口乾,唇燥,喜笑,脉必洪 (宜半黄丸)。在脾曰湿痰,其色黄,滑而易出,多 倦怠,软弱喜卧,腹胀食滞,脉必缓(宜白术丸), 或挟虚(宜六君子汤),挟食(宜保和丸),挟暑(宜消暑丸), 挟惊(宜妙应丸),各宜从脾分治。在肝曰风痰,其 色青,吐出如沫,多泡,四肢闷满,躁怒,二 便闭,脉必弦(宜川芎丸加半夏、南星,防风丸)。在肾 曰寒痰,其色有黑点,吐出多稀,多小便急 痛,足寒逆,心恐怖,脉必沉(宜胡椒理中丸或加 星、半)。此痰之由於五脏者也。若由於外感而 生者,一曰风痰,多瘫痪奇症,头风眩晕,暗 风闷乱,或搐搦r动(宜青洲白圆子)。二日寒痰,即 冷痰也,骨 ,四肢不举,气刺痛,无烦热, 凝结清冷(宜温中化痰丸、温胃化痰丸)。三曰湿痰,身 重而软,倦怠困弱(宜山精丸、三仙丸)。四曰热痰, 即火痰也,多烦热燥结,头面烘热,或为眼 烂喉闭,癫狂嘈杂,懊x怔忡,其色亦黄(宜清 气化痰丸、清热导痰汤)。五曰郁痰,即火痰郁於心 肺间,久则凝滞胸膈,稠粘难咯,多毛焦,咽 乾,口燥,咳嗽喘促,色白如活骨(宜节斋化痰丸)。六曰气痰,七情郁结,痰滞咽喉,形如败絮, 或如梅核,咯不出咽不下,胸膈痞闷(宜清火豁 痰丸)。七曰食痰,饮食不消,或挟瘀血,遂成 窠囊,以至痞满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