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者,不治。 脏毒 专由大肠血热,或平素喜食辛燥煎稆妒哄A而成病也。生在肛门内大肠尽处,往往溃烂至肛门外。治法大约与肠痈相仿,而主药必以忍冬藤、麦冬为主,并多加地榆、蒲黄;庶乎有瘳。治大肠病诸药要品及方二 大肠实宜凉血清热(生地 黄连 槐花 大黄 枳壳 桃仁 黄岑 石膏 知母 芒硝 槟榔 地榆 生甘草 白芍 葛谷 防风 荆芥 炒红曲 蒲黄 麻仁 猪胆汁 侧柏叶 郁李仁 白头翁 忍冬藤) 大肠虚宜补气生津(人叁 黄 麦冬 白芍 蜂蜜 炙草 芝麻 麻仁 天冬 生地 当归 芦荟 白 @升麻 莲子 吴萸 肉果 木瓜 扁豆 葛谷 柴胡 黄柏 防风 连翘 五味 肉苁蓉 补骨脂 赤石脂) 泻白散 大肠实 生地二钱 赤苓 芒硝各一钱 陈皮 竹茹 山栀 黄岑 黄柏各五分 姜三片 枣二枚 实肠散 大肠虚 厚朴 肉果 诃子皮 砂仁 陈皮 苍术 赤苓各一钱 木香 炙草各五分 姜三 枣二枚附载仲景分别标本方药标(石膏 葛根)本(槐花 白芍 麻仁)治肠痈方十三 通肠饮 末成 忍冬藤 归尾 白芷 皂角刺 乳香 没药 甘草 苡仁 花粉 或用矾一两,黄占一两为丸,大妙。 大黄汤 又 大黄 朴硝各一钱 丹皮 白芥子 桃仁各二钱 空心温服,下後以叁 补之。 太乙膏丸 已成 元叁 白芷 生地 当归 赤芍 肉桂 大黄各一两 净黄丹十二两 丹皮散 下脓 人叁 丹皮 白芍 茯苓 黄 苡仁 桃仁 白芷 当归 川芎各一钱 甘草五分 木香三分 叁 地黄汤 补益 人叁 黄 茯苓 熟地 山药 丹皮 山萸 姜 枣 牡丹散 因寒 人叁 丹皮 天麻 茯苓 苡仁 黄 桃仁 白芷 当归 川芎各一钱 官桂 甘草各五分 木香三分 内托十宣散 又 人叁 黄 盐水浸焙 酒当归 姜厚朴 桔梗 肉桂 川芎 防风 白芷 甘草各等分 为末,每三钱,温酒调服。不饮酒,木香汤调下。一方加白芍。 大黄牡丹汤 因热 大黄 芒硝各钱半 瓜蒌仁 丹皮 桃仁各二钱半 服此有脓即下脓,无脓即下血。一方有冬瓜仁,无瓜蒌仁。神效。 黄黑散 又 大黄一两取末四钱半 破故纸一两取末二钱 牛蒡子一两取末一钱 黑牵牛一两取末二钱 上和匀,分二服,每取一帖,蜜水调,空心服,以利为度。 桃仁承气汤 积热死血 薏苡仁汤 烦躁 苡仁 瓜蒌仁各三钱 丹皮 桃仁各二钱 四物延胡汤 瘀血 当归 延胡索各一钱 川芎 白芍 生地各五分 桃仁 红花 牛膝各七分 空心服。大便秘加大黄。 排脓散 排脓 黄 当归 金银花 白芷 穿山甲 防风 瓜蒌仁 连翘 甘草各一钱

  肠鸣源流 肠鸣,大肠气虚病也。惟大肠之气先虚,故一切病俱凑之,而成是症。大小肠部位,小肠在胃之左。胃下口曰幽门,即小肠上口。小肠盘十六曲,至下口曰阑门,主别清浊,即大肠上口。大肠即回肠,当脐之右,亦盘十六曲,至广肠。广肠者,即直肠,至肛门。其所以鸣者,一由中气虚,若用破气药,虽或暂止,亦不愈(宜补中益气汤加炮姜;)一由脏寒有水(宜理中汤加肉桂、茯苓、车前;)一由火欲上升,击动其水(宜二陈汤加黄连、黄岑、山栀;)一由泄泻(宜升阳除湿,智半汤;)一由下气,暂止复响(宜益中汤;)一由疾行,如囊裹水之声(宜河间葶苈丸。)其症虽不同,而其鸣或空或实,或上或下,或高或低,可按而知也。

  【肠鸣病症】 《灵枢》曰:大肠病者,肠中切痛,而鸣濯濯。又曰:腹痛肠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肠也。又曰:肠中寒,则肠鸣飧泄。《入门》曰:肠虚则鸣,又寒气相搏,则为肠鸣。治肠鸣方六 补中益气汤 元气虚 人叁 黄 当归 白 @柴胡 升麻 陈皮 炙甘草 理中汤 脏寒 人叁 白术 甘草 乾姜 二陈汤 火击水 茯苓 陈皮 半夏 甘草 智半汤 泄泻 益智仁 半夏各五分 苍术四钱 防风二钱 白术 茯苓 白芍各一钱 姜 益中汤 下气 人叁 白术 黄连 黄岑 枳壳 乾姜 甘草 河间葶苈丸疾行 甜葶苈 泽泻 杏仁 椒目 桑白皮 猪苓各五钱 蜜丸,葱汤下,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