熨 脚心用附子末,津贴。涌泉穴,却以热熨之。

  洗药 威灵仙、防风、荆芥、地骨、当归、升麻、朔 。

  针 公孙二穴,冲阳二穴。

  灸 三里。

  转筋

  属血热,湿热。

  凉血 四物加黄芩、红花、南星。

  温 筋寒者温之。

  痿

  湿热,痰,无血而虚,气弱,瘀血。

  燥湿 东垣健步丸。

  导痰 二陈加仙术、白术、竹沥、炒黄柏之类。

  补血 四物加炒柏、仙术,下补阴丸。或四斤丸、八味丸,或四物中加桃仁、红花。

  补气 益气汤加仙术、炒柏。

  下 显仁丸。甚者,丹车丸,行后便收拾调理。

  灸 三里、肺俞。

  针 须停待气至一二时或三时方可。中渎二穴,环跳二穴。

  内伤

  伤食有有余,有不足,伤力者,多不足。

  下 食有余郁积,先下之,甚者,备急丹、承气下。伤力初得,甚者,当归承气汤。

  调理 食过伤元气,东垣枳术丸、橘皮枳术丸。热物,芩连枳术丸。

  补 补中益气汤。伤力用桑白皮、参、术、陈皮、当归,加降火药。

  宣 食在上不得下。

  消导 在中焦。

  痰饮

  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亦有脾虚而痰饮作者。有五饮。

  宣 寸脉实当吐。痰在上,泻亦不去,吐中有发散之意。桔梗、参芦、瓜蒂、藜芦、牙茶选用。

  消导 食积:瑞竹堂化痰丸、钱氏白饼子。痰在四肢,非竹沥不开。在胁下,非白芥子不能达。热痰:青黛、黄连、滚痰丸,二陈加芩连。湿痰:小胃丹、神佑丸,轻者二陈汤。寒痰:姜桂丸、温中丸、五套丸。风痰:青州白丸子、玉壶丸、天南星丸。惊痰:辰砂化痰丸、保生锭子。

  发散 风寒外感,金沸草散、三拗汤。因郁,参苏饮。

  下 祛痰丸。有痰实似邪祟狂证,涤痰丸、大利膈丸、蠲饮枳实丸。有悬饮内痛,十枣汤,或三因控涎丹。

  理气 四七汤、苏子降气汤。

  滋阴 半夏止能泄痰之标,不能治痰之本,肾气丸以主之。海粉,热痰能降,湿痰能燥,结痰能软,顽痰能消,可入丸子,不可入煎药。

  镇坠痰饮 升降阴阳 灵砂丹、黑锡丹、来复丹。

  喘

  未发,以扶正气为主。已发,以攻邪为主。有外感邪盛。

  补 气虚短气,用人参、蜜炙黄柏、麦门冬、地骨、阿胶、桑白皮。

  降痰 有痰亦短气而喘。导痰汤方:半夏、南星、陈皮、枳实、茯苓、甘草。

  滋阴 阴虚,自小腹下火起而上者,地黄丸。年高痰喘不定者,必用此,仍茯菟与地黄等分。

  疏利风痰 《妇人大全良方》千缗汤方:半夏、皂角、炙草、生姜。

  降火 有热甚而喘。

  泄水 有水乘肺而喘,葶苈、牵牛之类。

  降气 导气汤、苏子降气汤,气实导气下行。

  润燥 款花膏。

  下 有胃实壅遏,以承气汤下之,气实者下之。

  劫 椒目为细末一二钱,用姜汁调下止之。又萝卜蒸熟为君、皂角烧灰等分、姜汁,炼蜜丸,梧桐子大,服五六十丸。劫后,看证用药。

  温 外感心下有水气,干呕而喘,小青龙去麻黄加杏仁主之。

  哮

  专主于痰,必用薄滋味。

  宣 宜春初吐之。

  导痰顺气 清肺养正之药。

  霍乱

  内有所积,外有所感。

  宣 就微吐之,以提其气,或用樟木汤吐亦可。

  解散 干霍乱不用凉剂,二陈加川芎、仙术、防风、白芷。

  分利

  呕吐

  有热,有痰、寒、停食。

  清热 胃口有热,膈上有痰,二陈加姜、黄连。

  滋阴 还少丹、肾气丸。

  温 理中丸、不二丸。

  导滞 有积滞毒瓦斯上攻而呕者。

  下 有食用内消丸。

  清镇 烧针丸必用之。

  渗泄 水逆者,五苓散主之。

  补 久病者,胃虚不纳谷也,人参、黄 、白术、陈皮之类。

  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