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潮声者,是皆阴衰肾亏而然。经曰∶人
年四十而阴气自半。半,即衰之谓也。又以《易》义参之,其象尤切。《易》曰∶坎为耳。
盖坎之阳居中,耳之聪在内,此其所以相应也。今老人之耳,多见聪不内居,而声闻于外,
此正肾元不固,阳气渐涣之征耳,欲求来复,其势诚难,但得稍缓,即已幸矣,其惟调养得
宜,而日培根本乎。



<目录>卷之二十七必集・杂证谟\耳证

<篇名>论治(共五条)

属性:一、火盛而耳鸣耳闭者,当察火之微甚,及体质之强弱而清之降之。火之甚者,宜抽薪
饮、大厘清饮、当归龙荟丸之类主之。火之微者,宜徙薪饮主之。兼阴虚者,宜加减一阴煎
、清化饮之类主之。兼痰者,宜清膈饮主之。
一、气逆而闭者,宜六安煎加香附、丹皮、浓朴、枳壳之类主之。气逆兼火者,宜加山
栀、龙胆草、天花粉之类主之。气逆兼风寒者,加川芎、细辛、苏叶、菖蒲、蔓荆子、柴胡
之类主之。
一、伤寒外感,发热头痛不解而聋者,当于伤寒门察证治之,邪解而耳自愈也。但伤寒
耳聋,虽属少阳之证,然必因虚,所以有之,故仲景亦以为阳气虚也。是以凡遇此证,必当
专顾元气,有邪者兼以散邪。且可因耳之轻重以察病之进退,若因治而聋渐轻者,其病将愈
,聋渐甚者,病必日甚也;其有聋闭至极而丝毫无闻者,此其肾气已绝,最是大凶之兆。
一、虚闭证,凡十二经脉皆有所主,而又惟肝肾为最,若老年衰弱,及素禀阴虚之人,
皆宜以大补元煎,或左归、右归丸、肉苁蓉丸,或十全大补汤之类主之。若忧愁思虑太过而
聋者,宜平补镇心丹、辰砂妙香散之类主之。若阳虚于上者,宜补中益气汤、归脾汤之类主
之。凡诸补剂中,或以川芎、石菖蒲、远志、细辛、升麻、柴胡之类,皆可随宜加用,但因
虚而闭或已久者,终不易愈耳。
一、窍闭证,非因气血之咎而病在窍也,当用法以通之。《外台秘要》治聋法∶用芥菜
子捣碎,以人乳调和,绵裹塞耳,数易之即闻。《千金方》治耳聋久不效,用大蒜一瓣,中
剜一孔,以巴豆一粒去皮膜,慢火炮极熟,入蒜内,用新绵包定塞耳中,三次效。又方∶用
骨碎补削作条,火炮,乘热塞耳中。又方∶治耳聋,用巴豆一粒去心皮,斑蝥一枚去翅足,
二物合捣膏,绵裹塞耳中,再易,甚验。《经验方》∶用巴豆一粒,蜡裹,以针刺孔令透,
塞耳中。又古法以酒浸针砂一日,至晚去砂,将酒含口中,用活磁石一块,绵裹塞耳,左聋
塞左,右聋塞右,此导气通闭法也。凡耳窍或损,或塞,或震伤,以致暴聋,或鸣不止者,
即宜以手中指于耳窍中轻轻按捺,随捺随放,随放随捺,或轻轻摇动以引其气,捺之数次,
其气必至,气至则窍自通矣。凡值此者,若不速为引导,恐因而渐闭,而竟至不开耳。



<目录>卷之二十七必集・杂证谟\耳证

<篇名>述古

属性:薛立斋曰∶按前证若血虚有火,用四物加山栀、柴胡。若中气虚弱,用补中益气汤。若
血气俱虚,用八珍汤加柴胡。若怒便聋而或鸣者,属肝胆经气实,用小柴胡加芎、归、山栀
,虚用八珍加山栀。若午前甚者,阳气实热也,小柴胡加黄连、山栀。阳气虚,用补中益气
汤加柴胡、山栀。午后甚者,阴血虚也,四物加白术、茯苓。若肾虚火动,或痰盛作渴者,
必用地黄丸。经云∶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脾胃一虚,耳目九窍皆为之病。



<目录>卷之二十七必集・杂证谟\耳证

<篇名>简易方

属性:一、 耳脓出
明郁散(因五八) 红玉散(因五八) 流脓方(因五九)
一、百虫入耳方(因六一)



<目录>卷之二十七必集・杂证谟\耳证

<篇名>灸法

属性:上星(灸二七壮,治风聋)、翳风(灸七壮,治耳聋痛)、合谷(灸七壮,治耳聋)、外关、
听宫、偏历、肾愈



<目录>卷之二十七必集・杂证谟\耳证

<篇名>耳证论列方

属性:抽薪饮(新寒三) 徙薪饮(新寒四) 十全大补汤(补二十) 清化饮(新因十三) 清膈煎
(新寒九) 补中益气汤(补三十) 地黄丸(补百二十) 归脾汤(补三二) 大厘清饮(新寒五)
加减一阴煎(新补九) 左归丸(新补四) 大补元煎(新补一) 平补镇心丹(补百十) 四物
汤(补八) 右归丸(新补五) 肉苁蓉丸(补一五三) 辰砂妙香散(固十五) 八珍汤(十丸)
六安煎(新和二) 小柴胡汤(散十九) 当归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