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寒凉,以致脾肾胃气大虚大寒而发哕者,大为危候,
速当以前杂证温胃、理阴等法调治之,恐迟则无济于事也。



<目录>卷之十九明集・杂证谟\呃逆

<篇名>述古(共三条)

属性:仲景曰∶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故攻
其热必哕。伤寒大吐大下之,极虚,复极汗出者,以其人外气怫郁,复与之水,以发其汗,
因得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阳明病,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
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乃可攻之;若不转失气者,此但初头硬,
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
水则哕。按以上四条,皆言胃之虚寒也。虚寒者既不可攻,亦不可与水,则寒凉之药亦当忌
用可知。
论曰∶伤寒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则愈。按此一条,即言哕之实邪也
。盖便有不利,则气有不达,下不达则上逆而出。故小便不利者,当利其水;大便不通者,
当通其便。
《要略》曰∶病患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然无奈者,生姜半
夏汤主之。干呕哕,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
张子和《吐式篇》云∶凡病在上者皆宜吐,然自胸以上大满大实,痰如胶漆,微汤微散
皆儿戏耳,若非吐法,病安能除?曾见病之在上者,诸医用药尽其技而不效,余以涌剂少少
用之,辄获微效,可见吐法必可用于上,宜乎其效之速也。按此吐法亦可治哕者,以其气得
伸而郁得散也,故凡气实而郁者,在子和之法亦所宜用。



<目录>卷之十九明集・杂证谟\呃逆

<篇名>简易方

属性:一方治呃逆久不愈,连连四五十声者,用生姜捣汁一合,加蜜一匙,温热服。
一嗅法 治呃逆服药不效者,用硫黄、乳香等分,以酒煎,令患人以鼻嗅之效。一方用
雄黄一味,煎酒嗅。



<目录>卷之十九明集・杂证谟\呃逆

<篇名>灸法

属性:两乳穴,治呃逆立止。取穴法∶妇人以乳间垂下到处是穴,男子不可垂者,以乳头下一
指为率,与乳头相直骨间陷中是穴。男左女右,灸一处,艾炷如小麦大,着火即止,灸三壮
,不止者不可治。
膻中、中脘、气海、三里。



<目录>卷之十九明集・杂证谟\呃逆

<篇名>呃逆论列方

属性:二陈汤(和一) 橘皮汤(热五六) 四逆汤(热十四) 安胃饮(新寒十一) 温胃饮(新热
五) 归气饮(新热十四) 理阴煎(新热三) 右归饮(新补三) 佐关煎(新热十) 浆水散(热
一四七) 柴陈煎(新散九) 白虎汤(寒二) 神香散(新和二十) 大补元煎(新补一) 泻心
汤(寒二七) 大和中饮(新和七) 小和中饮(新和八) 小柴胡汤(散十九) 大承气汤(攻一)
小承气汤(攻二) 加减二陈汤(和二) 橘皮干姜汤(热五五) 甘草干姜汤(热五四) 生姜
半夏汤(热五二) 橘皮竹茹汤(热五八) 《三因》丁香散(热六十) 补中益气汤(补三十)
羌活附子汤(热三五) 理中加丁香汤(热四) 竹叶石膏汤(寒五) 《宝鉴》丁香柿蒂散(热
六五)



<目录>卷之十九明集・杂证谟\呃逆

<篇名>论外备用方

属性:参附汤(补三七) 柿蒂汤(热六六) 丁香温中汤(热十一 和胃) 养正丹(热一八八
气逆) 丁香柿蒂散(热六四 胃寒)



<目录>卷之十九明集・杂证谟\郁证

<篇名>经义

属性:《六元正纪大论》帝曰∶五运之气,亦复岁乎?岐伯曰∶郁极乃发,待时而作也。帝
曰∶郁之甚者,治之奈何?岐伯曰∶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达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
,然调其气,过者折之,以其畏也,所谓泄之。王太仆曰∶木郁达之,谓吐之令其调达。火
郁发之,谓汗之令其疏散。土郁夺之,谓下之令无壅碍。金郁泄之,谓渗泄解表利小便也。
水郁折之,谓抑之制其冲逆也。
滑氏曰∶木性本条达,火性本发扬,土性本冲和,金性本整肃,水性本流通,五者一有
所郁,斯失其性矣。达、发、夺、泄、折,将以治其郁而遂其性也。
王安道释此曰∶凡病之起,多由于郁。郁者,滞而不通之义。或因所乘而为郁,或不因
所乘,本气自病而郁者,皆郁也,岂惟五运之变能使然哉。郁既非五运之变可拘,则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