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火动其痰,用二陈加黄芩、苍术、羌活,散风行湿。附录曰∶有早起
眩运,须臾自定,日以为常者,正元散下黑锡丹。伤湿头运,肾着汤加川芎,名除湿汤。有
痰,青州白丸子。
愚谓古法之治眩运,如半夏白术天麻汤,治脾痰也;二陈汤加黄芩,治热痰也;青州白
丸子治风痰、寒痰也;肾着汤,治湿痰也。此外,如大黄末之治眩运不可当,惟痰火之壅者
宜之;黑锡丹之重坠,惟气实于上者宜之。第恐眩运一证,实痰实火者无几,而亦非上盛之
病,此古方之有宜否用者,不可不审。



<目录>卷之十七理集・杂证谟\眩运

<篇名>述古

属性:刘宗浓云∶眩运一证,人皆称为上盛下虚所致,而不明言其所以然之故。盖所谓虚者,
血与气也;所谓实者,痰涎风火也。原病之由,有气虚者,乃清气不能上升,或汗多亡阳而
致,当升阳补气;有血虚者,乃因亡血过多,阳无所附而然,当益阴补血,此皆不足之证也
。有因痰涎郁遏者,宜开痰导郁,重则吐下,有因风火所动者,宜清上降火;若因外感而得
者,此皆有余之证也。世有所谓气不归元,而用丹药镇坠,沉香降气之法,盖香窜散气,丹
药助火,其不归之气岂能因此而复耶?《内经》所谓治病必求其本,气之不归,求其本而用
药则善矣。



<目录>卷之十七理集・杂证谟\眩运

<篇名>吐法新按

属性:先君寿峰公少壮时颇好酒,因致酒病,自四旬之外,遂绝戒不饮。后至七旬,因除夜之
乐,饮一小杯,而次早眩晕不能起,先君素善吐法,有记在痰饮门,因吐去清痰而眩晕顿愈
。原其所由,则一杯之酒何遽为痰,不过以恶酒之脏,而忽被酒气,则真阴清气为之淆乱而
然。吐去痰饮,酒气可除,吐能升气,清阳可复,此非治痰而实以治乱耳,故志此以见其义




<目录>卷之十七理集・杂证谟\眩运

<篇名>眩运论列方

属性:五福饮(新补六) 七福饮(新补七) 四君子汤(补一) 四物汤(补八) 左归饮(新补二)
五君子煎(新热六) 肾着汤(热一二九) 右归饮(新补三) 十全大补汤(补二十) 二陈汤
(和一) 归脾汤(补三二) 补中益气汤(补三十) 正元散(热五一) 圣术煎(新热二五) 大
补元煎(新补一) 青州白丸子(和百十二) 黑锡丹(热三八九) 半夏白术天麻汤(和十五)



<目录>卷之十七理集・杂证谟\眩运

<篇名>论外备用方

属性:参附汤(补三七) 术附汤(补四一) 益气补肾汤(补百三 气虚) 玉液汤(和九六 痰
运) 祛痰丸(和百三 风痰) 苓桂术甘汤(和三六 虚痰运) 养正丹(热一八八 痰涎上盛
)芎术汤(热五十 寒湿眩运)



<目录>卷之十八理集・杂证谟\怔忡惊恐

<篇名>经义

属性:《平人气象论》曰∶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鬲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
也。(详前脾胃门)
《阴阳应象大论》曰∶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
恐。
《金匮真言论》曰∶东方色青,入通于肝,其病发惊骇。
《脉解篇》曰∶阳明所谓甚则厥,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者,阳气与阴气相搏,
水火相恶,故惕然而惊也。
《举痛论》曰∶惊则气乱。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
《六元正纪大论》曰∶少阴所至,为惊惑恶寒战栗,谵妄。少阳所至,为惊躁瞀昧暴病

《五常政大论》曰∶委和之纪,其发惊骇。
《至真要大论》曰∶少阳之复,大热将至,惊螈咳衄,心热烦躁。阳明之复,清气大举
,甚则入肝,惊骇筋挛。诸病 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阴阳别论》曰∶二阳一阴发病,主惊骇背痛。
《大奇论》曰∶肝脉 暴,有所惊骇。二阴急为痫厥,二阳急为惊。脉至如数,使人暴
惊,三四日自已。
《阴阳应象大论》曰∶肾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
《藏气法时论》曰∶肝虚则目KT KT 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
《举痛论》曰∶恐则气下。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
矣。
《本神篇》曰∶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破
脱肉,毛悴色夭,死于冬。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
《邪气脏腑病形篇》曰∶愁忧恐惧则伤心。
《寿夭刚柔篇》曰∶忧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