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人,而见禁食受毙者,亦已不少,故详
言之。若病患时时觉饥而索食者,此其邪不在脏,胃中空虚而然,必不可禁,但不宜纵耳。
且因此可察虚实,关系非小,不可忽也。
巢氏曰∶凡瘟疫病新瘥,脾胃尚虚,谷气未复。若作劳妄动伤力,并食猪羊、鸡犬、鱼
脍、灸爆、肥腻、生果、面食、硬涩难消之物,停积肠胃,膈闷腹胀,便秘,或大吐大
下。重复发热,病作不可救矣。



<目录>卷之十三性集・杂证谟\瘟疫

<篇名>避疫法(共二条)

属性:瘟疫乃天地之邪气,若人身正气内固,则邪不可干,自不相染。故避之之法,惟在节欲
节劳,或于房室劳倦之后,尤不可近,仍勿忍饥以受其气,皆要法也。至于却邪之法,则如
《刺法论》所云∶天牝从来,复得其往,气出于脑,即不干邪。盖天牝者,鼻也。鼻受天之
气,故曰天牝。气自空虚而来,亦欲其自空虚而去,即天牝从来,复得其往也。正以气通于
鼻,鼻通于脑,毒入脑中,则流布诸经,令人相染矣。气出于脑,谓嚏之,或张鼻以泄之,
或受气于室,则泄气于外,而大吸精气以易之,则邪从鼻出,而毒瓦斯自散,此却邪于外之法
也,又如想心如日等法,盖胆属少阳,为中正之官,少阳气壮,则脏气赖以俱壮,而邪不能
入,此强中御邪之法也。凡探亲诊疾,事有不容已者,但知此诸法,则虽入最秽之地,自可
保其无虑。一方治天行时气,宅舍怪异,用降真香烧焚,大解邪秽。小儿带之,能解诸邪,
最验。一法以福建香茶饼,不时噙口中,大辟伤寒瘴气秽恶。
《医统》曰∶男子病,邪气出于口;女人病,邪气出于前阴,其相对坐立之间,必须识
其向背。或以雄黄末涂鼻孔中,行动从容,察位而入。凡入病家,此亦医人之不可不知也。



<目录>卷之十三性集・杂证谟\瘟疫

<篇名>瘟疫论列方

属性:麻桂饮(新散七) 理阴煎(新热三) 补中益气汤(补三十) 麻黄汤(散一) 桂枝汤(散
九) 补阴益气煎(新补十六) 参苏饮(散三四) 十神汤(散四十) 九味羌活汤(散四四)
五积散(散三九) 败毒散(散三六) 荆防败毒散(痘三一) 柴葛煎(新散十四) 葛根汤(散
二九) 柴葛解肌汤(散三一) 归葛饮(新散十三) 神术散(散六五) 升麻葛根汤(散三十)
归柴饮(新散十七) 柴陈煎(新散九) 柴芩煎(新散十) 羌活升麻汤(寒十二) 柴苓汤(
和一九二) 柴苓饮(新散十一) 十全大补汤(补二十) 圣散子(散四三) 五瘟丹(攻百一)
六神通解散(寒十五) 四逆汤(热十四) 平胃散(和十七) 六味回阳饮(新热二) 四逆散
(散二八) 和胃饮(新和五) 防风通圣散(攻十六) 五福饮(新补六) 五苓散(和一八二)
藿香正气散(和二十) 六物煎(新因二十) 一柴胡饮(新散一) 普济消毒饮(寒十三) 独参
汤(补三五) 二柴胡饮(新散二) 人参白虎汤(寒三) 温胃饮(新热五) 三柴胡饮(新散三)
柴胡白虎煎(新散十二) 胃关煎(新热九) 四柴胡饮(新散四) 竹叶石膏汤(寒五) 理中
汤(热一) 五柴胡饮(新散五) 三黄石膏汤(寒十一) 附子汤(热二二) 正柴胡饮(新散六)
黄连解毒汤(寒一) 白虎汤(寒二) 小柴胡汤(散十九) 《局方》凉膈散(攻十九) 太清
饮(新寒十三) 大柴胡汤(攻七) 解瘟热毒法(寒二四) 玉泉散(新寒十五) 大补元煎(新
补一) 羌活胜湿汤(和一七八) 益元散(寒百十二) 四君子汤(补一) 葛根牛蒡汤(外四五
)抽薪饮(新寒三) 五君子煎(新热六) 陶氏黄龙汤(攻二一) 茵陈饮(新寒八) 大温中
饮(新散八) 调胃承气汤(攻三) 玉女煎(新寒十二) 大和中饮(新和七) 五利大黄汤(外
八九) 犀角散(寒一三一) 大厘清饮(新寒五) 漏芦升麻汤(外九七) 悉尼浆(新寒十六)
小青龙汤(散八) 连翘消毒散(外六一) 大青丸(攻百二) 金沸草散(散八一) 参 托里
散(外五) 玉烛散(攻二四) 大承气汤(攻一) 托里消毒散(外二) 百顺丸(新攻六) 独圣
散(攻百六) 栀子仁汤(寒十九) 清凉救苦散(外一三五) 茶调散(攻百七) 鸡子清饮(寒
十七) 犀角升麻汤(外四七) 吐法(新攻一) 犀角地黄汤(三方 寒七九、八十、八一)



<目录>卷之十三性集・杂证谟\瘟疫

<篇名>论外备用方

属性:夺命散(补三六 虚极) 芩连消毒散(寒十四) 陈氏正气散(和二二 风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