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阳气败则胃气绝矣,此即死生之大本也。所谓凡阳
有五者,即五脏之阳也,凡五脏之气,必互相灌濡,故五脏之中,必各兼五气,此所谓二十五阳也
。是可见无往而非阳气,亦无往而非胃气,无胃气即真脏独见也,故曰死。



<目录>卷之四道集\脉神章(上)

<篇名>《内经》脉义

属性:六节藏家论曰∶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三盛病在阳明,四盛以上为格阳。寸口
一盛,病在厥阴,二盛病在少阴,三盛病在太阴,四盛以上为关阴。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以上为关
格,关格之脉羸,不能极于天地之精气则死矣。本篇脉证具载关格门,当详察之。



<目录>卷之四道集\脉神章(上)

<篇名>《内经》脉义

属性:平人气象论曰∶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任子也。
阴阳别论曰∶阴搏阳别,谓之有子。
腹中论帝曰∶何以知怀子之且生也?岐伯曰∶身有病而无邪脉也。本篇诸义,具详妇人门胎孕
条中。



<目录>卷之四道集\脉神章(上)

<篇名>《内经》脉义

属性:通评虚实论帝曰∶乳子而病热,脉悬小者何如?岐伯曰∶手足温则生,寒则死。帝曰∶乳子中
风热,喘鸣肩息者,脉何如?曰∶喘鸣肩息者,脉实大也,缓则生,急则死。此条详义,具载小儿
本门。



<目录>卷之五道集\脉神章(中)

<篇名>通一子脉义

属性:脉者,血气之神,邪正之鉴也。有诸中必形诸外,故血气盛者脉必盛,血气衰者脉必衰,无病者
脉必正,有病者脉必乖。矧人之疾病,无过表里寒热虚实,只此六字,业已尽之。然六者之中,又
惟虚实二字为最要。盖凡以表证、里证、寒证、热证,无不皆有虚实,既能知表里寒热,而复能以
虚实二字决之,则千病万病,可以一贯矣。且治病之法,无逾攻补。用攻用补,无逾虚实。欲察虚
实,无逾脉息。虽脉有二十四名主病各异,然一脉能兼诸病,一病亦能兼诸脉,其中隐微,大有玄
秘,正以诸脉中亦皆有虚实之变耳。言脉至此,有神存矣。倘不知要而泛焉求迹,则毫厘千里,必
多迷误,故予特表此义。有如洪涛巨浪中,则在乎牢执柁杆,而病值危难处,则在乎专辨虚实,虚
实得真,则标本阴阳,万无一失。其或脉有疑似,又必兼证兼理,以察其孰客孰主,孰缓孰急。能
知本末先后,是即神之至也矣。



<目录>卷之五道集\脉神章(中)

<篇名>通一子脉义

属性:左寸心部也,其候在心与心包络。得南方君火之气,脾土受生,肺金受制,其主神明清浊。
右寸肺部也,其候在肺与膻中。得西方燥金之气,肾水受生,肝木受制,其主情志善恶。
右二部,所谓上以候上也,故凡头面、咽喉、口齿、颈项、肩背之疾,皆候于此。
左关肝部也,其候在肝胆。得东方风木之气,心火受生,脾土受制,其主官禄贵贱。
右关脾部也,其候在脾胃。得中央湿土之气,肺金受生,肾水受制,其主财帛浓薄。
右二部居中,所以候中焦也,故凡于胁肋腹背之疾,皆候于此。
左尺肾部也,其候在肾与膀胱、大肠。得北方寒水之气,肝木受生,心火受制,其主阴气之寿
元。
右尺三焦部也,其候在肾与三焦、命门、小肠。得北方天一相火之气,脾土受生,肺金受制,
其主阳气之寿元。
右二部,所谓下以候下也,故凡于腰腹、阴道及脚膝之病,皆候于此。按∶本经曰∶上竟上者
,胸喉中事;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中事。所以脉之形见上者候上,下者候下,此自然之理也。
自王叔和云∶心与小肠合于左寸,肺与大肠合于右寸,以至后人遂有左心小肠,右肺大肠之说,其
谬甚矣。夫小肠、大肠皆下部之腑,自当应于两尺。然脉之两尺,左为水位,乃真阴之舍也;右为
火位,乃元阳之本也。小肠属火,而火居火位,故当配于下之右;大肠属金,而金水相从,故当配
于下之左,此亦其当然也。但二肠连胃,气本一贯,故在《内经》亦不言其定处,而但曰大肠、小
肠皆属于胃,是又于胃气中,总可察二肠之气也。然凡在下焦脏腑,无不各具阴阳,若欲察下部之阳
者,当总在右尺;察下部之阴者,当总在左尺,则尽其要矣。或问曰∶何以右尺为阳而属火?曰尺
为蛇武之乡,而地之刚居西北,所以手足之右强于左,是即左阴右阳之义也。此篇尚有详论,具载
《类经,求正录》中,所当参阅。
正脉十六部(三 浮、沉、迟、数、洪、微、滑、涩、弦、芤、紧、缓、结、伏、虚、实)
浮脉 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