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土虚败,寒水反来侮土归肾之恶候也。用百祥丸泻之,急以四君子、丁香、陈
皮、木香、浓朴、炮姜,以温补脾土,身热饮水,黑陷复起,十救一二。盖此症因脾土虚败,寒水乘侮,故
陈文秀先生云,若治寒水于既侮之后,何不保脾土于未败之先?此发前人之未发,救后世之误妄。况痘疮
发出、成脓、收靥,即痈疽起发、腐溃、生肌,皆脾土元
气使然。若黑陷、寒战、切牙、泄泻、喘嗽,即痈疽阳气脱陷、寒气内淫之阴症,急用异功散,倍参、
、归、术、姜、附温补脾胃,不可泥其日期,而行解毒、托里等法。但见其虚弱,便宜滋补脾胃,以
顾收靥。观丹溪先生治一叟,发热而昏倦,其脉大而似数,与参、 、归、术、陈皮大料,二十剂而痘出,
又二十剂而脓泡成,身无全肤,又六十剂而安,其义可见。



<目录>卷之五

<篇名>益黄散治病

属性:益黄散治脾胃虚冷,故用丁香暖胃,二皮理胃、消食化痰,诃子涩肠胃、止泄固气,甘草和中,仍加
白术为当。若非虚冷,泄泻清白及无食积者,去青皮、丁香,加白术、茯苓可也。温胆汤除痰止吐,加白术、
芍药、黄连,便是制肝补脾之药。
愚按益黄散乃温补脾胃之剂也。若呕吐。腹痛、泄痢清白,口鼻气冷者,乃寒水反来侮土也,宜用钱
氏益黄散。若因热药巴豆之类,或因暑热、伤乳食,损其脾胃而成,吐泻口鼻气热者,乃胃中气虚风热
也,宜用东垣安胃散。



<目录>卷之五

<篇名>伤风流涕

属性:小儿八岁以下无伤寒,虽有感冒伤风,鼻塞、流
涕、发热、咳嗽,以降痰为主,略加微解。凡散利败毒,非幼稚所宜。或冒轻者,不必用药,候二、三日,
多有自愈。
愚按前症若手足冷,或腹胀,脾虚也,用六君子汤加升麻、柴胡;若腹胀,或气喘,肺虚也,用四君
子汤加柴胡、升麻。经云肺主气而司皮毛,肺虚则腠理不密,外邪易感。凡发表之后,其邪既去,用补脾
肺以实其表,庶风邪不能再入。往往表散之后,热嗽不退,复行发表,多变坏症。
吴江史玄年子,伤风,用表散化痰之药,痰盛咳嗽,肚腹膨大,面色 白。此脾土虚不能生肺金也。
余用六君子汤加桔梗,一剂顿愈。至三日前症仍作,鼻中流涕,此复伤风寒所致。用前药加桑皮、杏仁、
桔梗而愈。
史少参季子,喘嗽,胸腹膨胀,泄泻不食,此饮食伤脾土,而不能生肺金也。用六君子汤,一剂,诸
症悉愈。
史木川子,六岁,感冒咳嗽,发散过度,喘嗽,不食,用六君子汤加桔梗而愈。时四月,随其父巡视
耕种,忽发寒战,仍复咳嗽,或用发表之剂,痰中有血。余曰∶此成肺痈也。次日吐痰兼脓,用桔梗汤而
愈。后元气未复,大便似痢,或用五苓、黄连、枳实之类,痰喘、目札、四肢抽搐。余曰∶此脾气败而变
慢脾风也。辞不治,果然。



<目录>卷之五

<篇名>惊搐等症误用药饵

属性:小儿或因惊搐,或变蒸,或食积,或寒热往来,误服解表、泻利之药,伤损脾胃,气血难以发生,面
黄肌瘦,目动,切牙,发稀,足弱不能行步。此属胃虚,非肝肾也,当长缓调理,复全胃气可也。
愚按药饵偏胜之味,脾胃非所宜也。况小儿之疾,多因乳食不调,寒温失节,亏损脾胃元气,根本
不固,而邪得以致之。亦有因乳母六淫、七情、饮食、起居所致。苟不明其本末、辨其缓急,而误用峻厉之
药,重伤脾胃生生之气,变症百出,促其夭亡,谁之咎也?丹溪先生《慈幼论》言之详矣。



<目录>卷之五

<篇名>风斑及脚指常肿

属性:小儿身常发风斑及脚指常红肿,此脾经风热也。用防风通圣散去硝、黄,加鼠粘子、酒炒黄连,为末服
之;亦用防风、白芷、薄荷、黄连、黄芩、黄 、黄柏煎汤,避风而浴。
愚按前症若因脾气不足,湿热下注,宜用参、 、
归、术以补脾气;升麻、柴胡以升阳气;茯苓、泽泻以导湿热。若因食郁内热,宜用四君子汤以健脾胃;山
楂、神曲以消饮食;山栀、川芎以清肝热。若因风邪收敛腠理,或浴出见风而患者,宜用补中益气汤以补元
气,加芎、芷、羌活以散风邪。洁古先生云∶斑发于肤外而多痛,疹隐于肤内而多痒。大抵安里之药为主,
发表之药为佐。
一小儿,瘙痒,发热,体倦,少食。此脾肺气虚,外邪相搏。先用消风散二剂,随用补中益气汤加茯
苓、芍药而愈。
一小儿,患此作痛,热渴,服发表之剂,其症益甚,形气倦怠,脉浮而数,此邪在经络,误散表而损
其真也。用人参安胃散、补中益气汤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