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虚损门) 六君子汤(四君子汤下) 四兽饮(四君子汤下
)芎归鳖甲饮(四物汤下)
清暑益气汤(保元汤下) 生姜泻心汤(半夏泻心汤下) 崔氏八味丸(方祖)



<目录>卷十三・专方

<篇名>厥门

属性:四逆散(小柴胡汤下) 四逆汤(方祖) 附子理中汤(理中汤下) 加减八味丸(崔氏八
味丸下) 清暑益气汤(保元汤下)
犀角地黄汤(伤寒门) 地黄饮子(中风门) 崔氏八味丸(方祖) 小承气汤(方祖) 二气丹
(金液丹下)
五苓散(方祖) 白虎汤(方祖) 七气汤即人参七气汤(方祖)



<目录>卷十三・专方

<篇名>气门

属性:乌沉汤(局方) 治一切冷气。及妇人血气攻击。心腹撮痛。
天台乌药 沉香 人参(各一两) 甘草(炒。五钱)
上四味为末。每服半两。入生姜三片。煎成入食盐一字。热服。
沉香降气散(局方) 治一切气滞。胸膈不舒。妇人经癸不调。少腹刺痛。
沉香(四钱) 甘草(炙。八钱) 砂仁(炒。四钱) 香附(童便浸。去外皮。微炒。二两

上四味为散。每服二钱。入盐一字。沸汤调服。
木香调气散 治气滞胸膈虚痞。呕逆刺痛。
白豆蔻(去壳) 丁香 木香 檀香(各二钱) 藿香 甘草(炙。各八分) 砂仁(四
钱。炒)
上为散。每服二钱。入盐一字。沸汤调如稠糊。晨夕各一服。或滴水为丸。服二钱。 本方加
人参、白术、茯苓、山药、橘皮、青皮、荜澄茄。名育气散。治虚寒腹痛。进饮食。
四磨汤 治一切气塞。痞闷不舒。不时暴发。
沉香 乌药 槟榔 人参
上等分。酒磨。各约半钱。入盐一字。沸汤点服。或磨上三味。倍用人参煎汤。入盐调服。
六磨汤
四磨汤加枳壳、木香。 按四磨汤。虽用人参。实为散气之峻剂。盖槟、沉、乌药。得人参
助之。其力愈峻。服后大便必有积沫。下后即宽。若六磨更加破气二味。下气尤迅。近世医人以气
滞不敢用参。但用诸破气药磨服。殊失本方之旨。
沉香化气丸 治食积痰气。痞胀妨食。
大黄(酒蒸。) 条黄芩(各二两) 人参 白术(各三两) 沉香(五钱。另研)
上将前四味锉碎。用姜汁竹沥七浸七晒。候干为末。和沉香末再研。神曲糊丸。水飞朱砂为
衣。晒干勿见火。每服二钱。淡姜汤送下。小儿量减。 此仿王隐君滚痰丸之制。去礞石加参、术
以祛食积痰饮。虽较滚痰丸稍逊。然二黄得参、术以鼓其势。亦是突围猛帅。勿以其中有参、术。
视为兼补漫施。以伐后天。为害非浅鲜也。
四七汤(二陈汤下) 局方七气汤(方祖) 二陈汤(方祖) 理中汤(方祖) 六君
子汤(四君子汤下)
苏子降气汤(七气汤下) 导痰汤(二陈汤下) 神保丸(伤饮食门) 苏合香丸(中风门) 异
功散(四君子汤下)
三因七气汤(七气汤下) 崔氏八味丸(方祖)



<目录>卷十三・专方

<篇名>郁门

属性:越鞠丸 治诸郁痞闷。
香附(童便浸) 苍术(泔浸。去粗皮。麻油炒) 抚芎(童便浸。各二两) 山栀(姜汁炒
黑) 神曲(炒香。各一两五钱)
滴水为丸。绿豆大。每服百丸。白汤下。阴虚多火禁用。 越鞠者。若人鞠躬郁伏。忽尔其气发
越也。香附理气郁。芎术开湿郁。抚芎调血郁。栀子治火郁。神曲消食郁。总以理气为主。若湿郁
。加白术、茯苓。热郁。加青黛、黄连。痰郁。加半夏、海石。食郁。加枳实、山楂。血郁。加桃
江、肉桂。气郁。加木香、砂仁。此因病变通之大略也。
火郁汤(升麻汤下) 小承气汤(方祖) 利金汤(桔梗汤下) 二妙散(大补丸下)
半夏浓朴汤(二陈汤下)
逍遥散(虚损门) 佐金丸(方祖) 四君子汤(方祖) 钱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归脾
汤(保元汤下)
苏子降气汤(七气汤下) 四乌汤(四物汤下)



<目录>卷十三・专方

<篇名>痞满门

属性:五膈宽中散 治七情郁结。痰气痞塞。遂成五膈。
浓朴(姜汁炒。二两。) 甘草(炙。一两) 木香(五钱) 白豆蔻仁(三钱)
为散。每服三钱。加生姜三片。水煎。入盐一字。和滓服。
丁沉透膈汤
五膈宽中散加丁香、沉香、半夏、草果、人参、白术、香附、砂仁、生姜、大枣。水煎服。(一
方。多青皮。陈皮。神曲。麦芽)
增损流气饮 治诸气郁滞。胸膈痞满。面目浮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