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须禁之。曾有产数日后。因浴瘀血上冲
而毙者。亦有因浴动血。误用寒凉。瘀结不行。血化为水。喘满肿胀而死者。不可不慎也。新产
骤虚。最忌着寒。寒则血气凝滞。诸变冗生。每至饮食不化。腹痛作泻。祸患莫测。欲去其瘀。
则正气并脱。欲止其泻。则瘀结不行。惟姜、桂、参、术辛温峻补。庶几血行泻止。故冬月一产。
即宜重绵兜护其腹。在夏月亦当复巾裹之。机要云。胎产之病。从厥阴。无犯胃气及上中二焦。
为之三禁。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利小便。制剂之法。能不犯三禁。则营卫自和。而寒热止矣。
故产后虽有表证。一切风药。皆不可用。以其性升。不特载血上行。令人发晕。抑且令人亡阳。
多致汗脱而死。不特风药当禁。即佛手散中芎 皆为散用。恐汤能发汗也。至于下药。尤为切禁。
非特硝、黄难于轻试。即溲便数难者。只宜调养元气。若车前、泽泻之类。咸非所宜。以产后百
脉空疏。自里至表。无一不虚。虚则诸寒皆禁。即芍药亦难轻用。以其酸寒伐生发之气也。地黄
皆当慎用。以纯阴之味。能令作泻也。黄芩能凝滞瘀血。令人恶露不行。为害不浅。然皆产后常
禁。设有表里客邪。又不当拘于上说也。试观金匮产后例中。阳旦汤之用芩、芍。以其中有桂也。
薛按八珍、十全之用熟地、芍药。以其中有参、术及桂也。岂复拘于此例哉。况乎大承气、小柴
胡、三物黄芩、下瘀血等方。皆产后治例。此圣人临证如日。大转回天之力。非寻常下士。可得
而测识也。迨夫早起作劳。不避风寒。不禁饮食。往往致成大病者。皆自作之孽耳。凡产后之脉。
寸口洪疾不调者死。沉微附骨不绝者生。缓滑沉小者吉。实大弦急者危。牢革结代及涩滞不调者不治。
血晕 产后元气亏损。恶露乘虚上攻。眼花头晕。或心下满闷。神昏口噤。或痰涎壅盛者。
急用热童便主之。若血下多而晕。或神昏烦乱者。芎归汤加人参三五钱。泽兰叶一握。童便半盏。
兼补而散之。痰。合二陈加乌梅、姜汁。并用铁秤锤烧令赤以醋沃之。或烧漆器并乱发以烟熏之。
产后因虚火载血上行而晕。用鹿茸灰为细末。好酒童便灌下。一呷即醒。行血极快。产后昏晕呕
逆。不能饮食。此胃虚挟痰所致。以抵圣散去赤芍加炮姜、茯苓。慎不可用芎、归血药腻膈。其
呕逆愈不能止矣。初产血晕。速与扶起勿卧。用韭叶一握。切碎。入有嘴瓷瓶中。将醋煎滚。浇
入瓶内。急盖瓶口。以嘴向妇鼻孔。令气透入鼻中即苏。若恶露未尽。忽昏闷不省人事。须问先
因感气而下胎者。以二陈加芎、归、香附、桃仁、山楂、姜汁。切不可作中风治。产后口眼 斜
等证。当大补气血。十全大补下黑龙丹。肥人佐以痰药。如星、半、木香之类。若作中风治。而
用小续命必殆。若腹中刺痛者。严氏清魂散。血晕语言颠倒。健忘失志。此血入心包。宜失笑散
加郁金。或用血竭、没药等分为末。热酒和童便调下二钱。良久再服。恶血自下。
三冲 败血上冲有三。或歌舞谈笑。或怒骂坐卧。甚者逾墙上屋。口咬拳打。山腔野调。号
佛名神。此败血冲心。多
死。方书用龙齿清魂散。然用之多不应。不若花芯石散最捷。琥珀黑龙丹亦效。如虽闷乱。不致
颠狂者。失失散加郁金。若饱闷呕恶。腹满胀痛者曰冲胃。古法用五积散。余尝用平胃加姜、桂。
往往获效。不应。送来复丹。呕逆腹胀血化为水者。金匮下瘀血汤。若面赤呕逆欲死曰冲肺。二
味参苏饮。甚则加芒硝荡涤之。大抵冲心者。十难救一。冲胃者。五死五生。冲肺者十全一二。
产后。口鼻起黑色而鼻衄者。是胃气虚败而血滞也。急用二味参苏饮。稍迟不救。
三急 产后诸病。惟呕吐盗汗泄泻为急。三者并见必危。痰闭心窍。抵圣散去芍药加炮姜、
茯苓。多汗。加乌梅。慎不可用浮麦伤胃耗气。枣仁腻滑作泻。芍药、五味酸收。皆能阻滞恶露也。
三审 凡诊新产妇。先审少腹痛与不痛。以征恶露之有无。次审大便通与不通。以征津液之
盛衰。再审乳汁行与不行及乎饮食多少。以征胃气之充馁。必先审此三者。以脉参证。以证合脉。
脉证相符。虽异寻常。治之必愈。脉证相反。纵无危候。必多变端。即如产后恶露。常以弥月为
期。然间有六七朝即净者。又未可一概论也。此虽产母禀质不同。而胎之所禀亦异。如胎息壮盛
则气血尽归其子。瘀血自少。胎息孱弱。则气血涵养有余。瘀血必多。亦有产时去多。产后必少。
产时去少。产后必多。势使然也。曾见一妇。艰产异常。三朝下一血块。大小形色。与茄无异。
此后绝无瘀血。惟小便如皂荚汁。其少腹略无痛楚。良由艰产过伤子宫。关闸废弛。不能收敛。
故其块得下。世俗名儿枕者是也。大抵常产之妇。开阖有权。既产之后。子宫即闭。儿枕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