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尺寸俱浮。直上直下。此为督脉。腰背强痛。不得俯仰。大人癫病。
小儿风痫。脉来中央浮。直上直下者。督脉也。动则苦腰背膝寒。夫癫。小儿痫也。巢氏妄立五
痫之说。曰阳痫。曰阴痫。曰风痫。曰湿痫。曰马痫。证治杂出。殊不知癫痫之发。皆由肝肾龙
雷上冲所致也。
痫病与卒中痉病相似。但痫病发时昏不知人。卒然眩仆倒地。甚则螈 抽搐。目上视。或口
眼斜。或口作六畜声。将醒时吐涎沫。醒后又复发。有连日发者。有一日三五次发者。若中风
中寒中暑中热。则仆时无声。醒时无涎沫。醒后不复发也。刚痉柔痉亦屡发。然身体强直。角弓
反张。不似痫之身软。或为六畜声也。痫证之发。由肾中龙火上
升。而肝家雷火相从挟助也。惟有肝风。故作搐搦。搐搦则通身之脂液逼迫而上。随逆气而吐出
于口也。阴气虚。不能宁谧于内。则附阳而上升。故上热而下寒。阳气虚。不能周卫于身。则随
阴而下陷。故下热而上寒。
丹溪主痰与热。以星、半、芩、连为主。热多者。凉膈散加川连、麦冬以泄之。痰多者。戴
人三圣散以吐之。如惊者。东垣安神丸以平之。可下。以承气汤下之。然后用安神平肝之剂。归、
地、牛黄、朱砂、青黛、柴胡、川芎之类。心热痰迷心窍者。清神汤。病久而成窠囊。窠囊日久。
必至生虫。妙功丸神效。既与行痰涤热。痫证已愈。然须防其再发。宜十全大补加枣仁、远志、
麦冬。禀气素虚者。鹿角胶经年常服。六味丸加远志、沉香。亦不可缺。风痫骤发。项强直视。
不省人事。此肝经有热也。或有切牙者。泻青丸合导赤散治之。如病发者。可用轻粉、白矾、代
赭石。发过米饮调下。重剂以镇之也。若起于郁者。四七汤加木香、南星。发时用前药下灵砂丹。
不得卧。用养正丹。多呕。下黑锡丹。痰多者。导痰汤加木香、竹沥。痫病昼发。灸阳跷。宜补
中益气加益智。夜发。灸阴跷。宜六味丸加鹿角胶。丹矾丸治五痫诸证。方用黄丹一两。白矾二
两。银罐中 通红为末。入腊茶一两。不落水猪心血为丸。绿豆大。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丸。茶
清送下。久服其涎自便出。服一月后。更以安神药调之。久患气虚。痰气壅塞。须防卒变。不可
妄许以治也。凡见目瞪如愚者不治。治之亦必无功。
石顽曰。痫证往往生于郁闷之人。多缘病后本虚。或复感六淫。气虚痰积之故。盖以肾水本
虚不能制火。火气上乘。痰壅脏腑。经脉闭遏。故卒然倒仆。手足搐捻。口目牵掣。乃是热盛生
风之候。斯时阴阳相薄。气不得越。故迸作诸声。证状非一。古人虽分五痫。治法要以补肾为本。
豁痰为标。随经见证用药。但其脉急实。及虚散者不治。细缓者虽久
剧可治。
〔诊〕脉浮滑洪数为风痫。细弦微缓为虚痫。浮为阳痫。沉为阴痫。虚弦为惊。沉数为实热。
沉实弦急者不治。



<目录>卷六\神志门

<篇名>烦躁(与绪论参看)

属性:经云。气乱于心则烦。盖热客于肺则烦。入于肾则躁。大抵心火旺。则水亏金烁。惟火独炽。
故肺肾合而为烦躁也。烦躁俱作。有属热者。有属寒者。先哲治独烦不躁者多属热。惟悸而烦者
为虚寒。治独躁不烦者多属寒。惟火旺脉实者为热。盖烦者胸中烦。为内热也。躁者身体手足躁
扰。或裸体不欲近衣。或欲投井中。为无根之外热。急以附子、理中、四逆、姜附辈热药治之。
若误认为热。投以凉药。则周身之火。得水则升走。顷刻喘汗。外脱而死也。凡表证不得汗。内
外皆热而躁乱不宁。取汗则定。里实热郁。大便不通。无论伤寒杂证。心神不安。脉数实有力者。
下之则定。火客心包。或酒客膏粱。上焦不清。令人烦躁。宜芩、连、山栀等凉药为君。稍用炮
姜为使。甚则凉膈散下之。汗下后热不止而发狂烦躁。面赤咽痛者。此热乘少阴之经也。葶苈苦
酒汤探吐之。



<目录>卷六\神志门

<篇名>虚烦(与绪论参看)

属性:经云。夏脉者。心也。其不及者。令人烦心。肝虚肾虚脾虚。皆令人体重烦冤。是知烦多生
于虚也。大法。津液去多。五内枯燥而烦者。八珍汤加竹叶、枣仁、麦冬。营血不足。阳盛阴微
而烦者。当归补血汤下朱砂安神丸。或生脉散
加归、地、枣仁、竹茹之属。肾水下竭。心火上炎而烦者。大剂生料六味丸。少用肉桂为引导。
肥人虚烦。不眠不饮。温胆汤。大病后有余热。呕吐咳逆。虚烦不安。竹叶石膏汤。五心烦热。
口干唇燥。胸中热闷。千金竹叶汤。虚烦懊 。颠倒不安。栀子豉汤。不应。加犀角、黑参。久
病余热不止。虚烦不安。卧寐不宁。六味丸加枣仁。烦而小便不利。五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