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有胜心。即自伤和。学未明而傲。养未成而骄。志不行则郁而病矣。自暴自弃。言
不及义而狂矣。孟子曰。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如欲行仁义以求安乐者。吾见其为不安乐也。此
少壮摄养之道。弃此大道。而别求傍蹊曲径。以资分外者。必致废事荡家。而怪诞无耻也。大抵
血气盛壮之时。难以制抑。凡事当先知心。是吾之灵明。主人一切好欲。欺侮凌夺肆恣。皆是血气
所使。倘犯刑名灾害。明是主人自取苦辱也。常作此想者。自然渐成。古今修性养命之术。恐名利
之士难行。并不抄入。凡除夏日之外。五日一沐。十日一浴。若频浴则外觉调畅。而内实散气泄真也。
年二十者。必不得已。则五日一施泄。三十者十日一施泄。四十者一月一施泄。其人弱者。更宜慎之。
毋恣生药。以贻父母之忧。而自取枉夭之祸。能保始终者。却疾延年。老当益壮。名曰陆地行仙。
虽有贫富之异。而荣卫冲融。四时若春。比之抱病而富且贵。则已霄壤之间矣。况能进进不已。则
非常人所可知也。但于名利场中。得失任命。知止知足。则渐入道乡也。道者非特寂寂枯槁之谓也。
如所谓素富贵。则行此道于富贵。素贫贱。则行此道于贫贱尔。关尹子曰。圆尔道。方尔德。平尔行。
锐尔事。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根据于仁。游于艺。故内外三圣之言。未尝不契。盖艺为应世之术。
故曰锐利乃事。仁为泛爱之常。故曰平尔行。德方则不移。而有所得于心。有
所据于事。道圆则通而不执。故无所不容。而德行广大。志无不在也。何尝尽废诸事。然后谓之摄养哉。
特消息否泰而行之藏之。量其才能而负之荷之。以不流于物。故谓之摄。以安其分。故谓之养。
抱朴子云。若才不逮而强思。力不胜而强举。深忧重恚。悲哀憔悴。喜乐过度。汲汲所欲。戚戚所患。
谈笑不节。兴寝失时。挽弓引弩。沉醉呕吐。饱食即卧。跳走喘乏。 呼哭泣。皆为过伤。此古人所
戒之文。况夫风前月下。竹径花边。俯仰伤怀。杯余疏散。进退失度。或冲烟冒瘴以求荣。呼吸杂邪。
停留宠辱。饮食共味。荏苒暴患。各有治条。当斯之时。即回光返照。少驻元神。以行药力。毋复
纵聪明以凌烁粗工。而自取多事也。呜呼。三皇大圣。日总万机。而又能拳拳于天下民瘼。下礼折节
于方外士。而讲道论医以广其传。今之学人一身未知所以自治。而以人治之。则孰为多乎。而况又
欲为治人者。难矣哉。余尝作返朴论。其辞有云。倏与忽欲报混沌之德。而相与谋曰。人皆有七窍。
以为食息。而混沌独无。尝试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有客对余曰。吾有术以起混沌之死。但一年
修一窍。七年而混沌复生。余曰。固哉之学也。何以为夸尚乎。吾能以一息回混沌之生。而息息与之
俱生。故视斯明。听斯聪。言斯辩。而余未尝以有视听与言。而人亦未尝以余为聪明与辩。固不补
其凿而混沌自全。夫是之谓聪明与辩。高明之士。能于此处具眼。则养生必有主也。不摄之方。并
类其次。



<目录>附论一篇

<篇名>论衰老

属性:少年既往。岁不我与。孔子曰。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盖因马念车。因车念盖。未
得则虑。得之亦虑。失之趑趄。嗫嚅而未决。寤寐惊悸而不安。夫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两肾中间。
白膜之内。一点气动。大如箸头。鼓舞变化。开阖周身。熏蒸三焦。消化水谷。外御六淫。内当万虑。
昼夜无停。八面受攻。由是神随物化。气逐神消。荣卫告衰。七窍反常。啼号无泪。笑如雨流。鼻
不嚏而涕出。耳无声而蝉鸣。吃食口干。寐则涎溢。溲不利而自遗。便不通而或泄。由是真阴妄行。
脉络疏涩。昼则对人瞌睡。夜则独卧惺惺。故使之导引擦摩。以通彻滞固。嗽津咽液。以灌溉焦枯。若
扣齿集神而不能敛念。一曝十寒。而徒延岁月。虽云老者非肉不饱。肥则生风。非帛不暖。暖则多淫。
侥幸补药者。
如油尽添油。灯焰高而速灭。老子云。以其浓生。所以伤生也。况有明修礼貌。暗伏奸雄。曲 腐
其肠胃。脂粉惑其清真。孤阳独盛。水谷易消。自恃饮啖过人。恣造欺天之罪。宿缘既尽。恶报
临头。其或厌饫沉酣。身居勤俭。志益贪婪。方聚龟毛之坛。忽作女子之梦。宋齐丘化书云。悭吝
者化为狗。暴勇者化为虎。虽然身未迁谢。业已成行矣。先贤诗云。克己工夫未肯加。吝骄封闭
缩如蜗。试于静夜深思省。剖破藩篱即大家。先贤戒曰。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
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多积阴 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庞居士诗云。北宅南
庄不足夸。好儿好女眼前花。忽朝身没一丘土。又属张三李四家。张紫阳诗云。人生虽有百年期。
寿夭穷通莫预知。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