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六郁之病见矣。气郁者胸膈痛。脉沉涩。湿郁者周身走痛。或关节痛。遇阴寒则发
脉沉细。痰郁者动则喘。寸口脉沉滑。热郁者瞀闷。小便赤。脉沉数。血郁者四肢无力。
能食便红。脉沉。食郁者。嗳酸腹饱。不能食。人迎脉平和。气口脉紧盛者是也。
一论丹溪曰。血气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其症有六。气血痰湿热食是
也。此方开诸郁之总司也。
\x六郁汤\x
香附(童便炒) 苍术(米泔浸) 神曲(炒) 栀子(炒) 连翘 陈皮 川芎 贝母 枳
壳(麸炒) 白茯苓 苏梗(各一钱) 甘草(五分)
上锉一剂。水煎服。痰郁。加南星二钱。半夏二钱。热郁。加柴胡八分。黄芩二钱。
血郁。加桃仁八分。红花八分。湿郁。加白术一钱五分。羌活一钱。气郁。加木香一钱
槟榔一钱。食郁。加山楂二钱。砂仁八分。
一论解诸郁火痰气。开胸膈。思饮食。行气消积散热。用此。
\x加味越鞠丸\x
苍术(米泔浸姜汁炒一两) 抚芎(一两) 香附(童便浸三日炒一两) 神曲(炒一两) 栀
子(炒五钱) 陈皮(去白一两) 白术(去芦炒三两) 黄连(酒炒一两) 山楂(去子二两)
白茯苓(去皮一两) 萝卜子(炒五钱) 连翘(五钱) 枳实(麸炒一两) 当归(酒洗一两
)广木香(五钱)
上为末。姜汁打稀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六十丸。食后。白汤送下。
一论气湿痰热血食六郁。此宽脾快膈之药也。
\x越鞠二陈丸\x
苍术(米泔浸) 山栀子(炒黑) 南芎 神曲(炒) 香附(童便炒) 山楂肉 陈皮
半夏(姜汁炒) 白茯苓(去皮) 海石 南星 天花粉(各二两) 枳壳(去y麸炒一两五
钱) 甘草(炙五钱)



<目录>卷三

<篇名>痰饮

属性:脉双弦者。寒饮也。其脉偏弦者。饮也。肺饮不弦。但喘短气。经云。脉浮而细滑。
伤饮。脉弦数。有寒饮。春夏难治。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其人短气。四肢历节走痛
脉沉者有留饮。左右手关前脉浮弦大而实。膈上有稠痰也。宜吐之。病患百药不效。关
上脉伏而大者。痰也。眼胞及眼下。如炭烟熏黑者。亦痰也。久得涩脉。痰饮胶固。脉道
阻涩也。卒难得开。必费调理。
痰者。病名也。生于脾胃。然脾胃气盛。饮食易克。何痰之有。或食后。因之气恼劳碌
惊恐风邪。致饮食之精华。不能传化。而成痰饮矣。有流于经络皮肤者。有
郁于脏腑支节者。游溢遍身。无所不至。痰气既盛。客必胜主。或夺于脾之大络。壅气则倏
然仆地。此痰厥也。升于肺者。则喘急咳嗽。迷于心者。则怔忡恍惚。走于肝则眩晕不仁。
胁肋胀满。关于肾则咯而多痰。唾流于中脘。则呕泻而作寒热。注于胸。则咽膈不利。眉棱
骨痛。入于肠。漉漉有声。散于胸背。则揪触一点疼痛。或塞于手足。或背痹一边。散则有
声。聚则不利。一身上下。变化百病。治当各从所因。是以虚宜补之。火宜降之。气宜顺之
郁宜开之。食宜导之。风寒湿热。宜发散清燥以除之。故曰治病必求其本。一论有湿痰。
热痰。风痰。老痰。寒痰。食积痰。宜后方加减。
\x二陈汤\x
陈皮(去白一钱) 半夏(汤泡二钱) 白茯苓(去皮一钱) 甘草(五分)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温服。
一湿痰盛者。身软而重。加苍白二术。
一热痰。加黄连、黄芩。痰因火盛逆上。降火为先加白术、黄芩、软石膏、黄连。
一眩晕嘈杂
者。火动其痰也。亦加山栀、黄连、黄芩。
一风痰。加天麻、枳壳、南星、白附子、僵蚕、牙皂之类。气虚者。加竹沥。气实者。
加荆沥。俱用姜汁。
一老痰。用海石、半夏、栝蒌、香附、连翘之类。五倍子佐此药。大治顽痰。宜丸药。

中有物。咯不出。咽不下。此痰结也。用药化之。加咸药软坚之类。宜栝蒌、杏仁、海石、
桔梗、连翘、香附。少佐朴硝、姜汁。炼蜜和丸。噙服之。脉涩者。卒难得开。必费调理。
气实痰热结者。吐难得出。或成块吐咯不出。气滞者。难治。
一寒痰痞塞胸中。倍加半夏。甚者加麻黄、细辛、乌头之类。痰厥头痛。加半夏。
一食积痰。加神曲、麦芽、山楂、炒黄连、枳实以消之。甚者必用攻之。宜丸药。兼血
虚者。用补血药送下。中焦有痰者。食积也。胃气亦赖所养。卒不使虚。若攻之尽则虚矣。
噫气吞酸。此系食积而郁。有热。火气动上。加黄芩、南星。
一血虚有痰。加天门冬、知母、栝蒌仁、香附米、竹沥、姜汁。带血者。更加黄芩、白
芍、
桑皮。血滞不行。中焦有饮者。取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