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煎胶打丸。

  邓评:方内温润益阳之品足矣,何必再加此味。

  热风中络。口歪、舌蹇、咽痛。治以清滋。

  羚羊角 玄参 钩藤 甘菊 甘草 石菖蒲 生地 竹沥

  再诊:生地 阿胶 麦冬 知母 贝母 甘菊 甘草 玄参

  三诊:咽喉干痛。滋清不愈,宜从降导。

  肾气丸 淡盐汤送下

  诒按:先清之,继滋之,终用引火下行之法。步伐井然,凌躐急功者,可取法焉。

  邓评:统阅三方,第一方偏于清火,第二方专重滋阴,第三方复参温导。虽似有步伐,究未能认真病源,归于一律。

  方书每以左瘫属血虚,右痪属气虚。据述频年已来,齿疼舌赤,常有精浊。纳谷如昔,卒然右偏,肢痿舌强,口喁语蹇,脉浮数动。此乃肝肾两虚,水不涵木,肝风暴动,神必昏迷。河间所谓肝肾气厥,舌瘩不语,足痱无力之证。巧鍪艨菜,真阳内藏,宜温以摄纳;而肝藏相火内寄,又宜凉以清之。温肾之方,参入凉肝,是为复方之用。

  地黄饮子去桂附 加天冬 阿胶

  诒按:即古法而化裁之。参详脉证,斟酌尽善。

  邓评:以各证推之,虽偏中于右,而精水亦自亏也。此即临证之活泼处。

  肝阳旺者,温肾不用桂、附;肾气虚者,凉肝只以天冬,斯为斟酌尽善之法。

  孙评:案语分析爽快。惟叶氏开此一解,振千古之聋赎。

  寒热后,邪走手少阴之络,猝然不语,肩背牵引不舒。宜辛以通之。

  菖蒲 远志 甘草 木通 当归 丹皮 丹参 茯苓

  诒按:方法轻灵,恰合余邪入络治法。

  邓评:此症必有痰火窜闭络脉,再加钩钩、姜汁,竹沥,于痰火一层,稍为着力。

  孙评:似宜兼用万氏牛黄清心丸。

  脉濡,按之则弦,右肩及手指麻木,两腿酸痒,难以名状。此脾饮肝风,相合为病,乃类中之渐,不可不慎。

  首乌 天麻 刺蒺藜 羚羊角 炙草 茯苓 半夏 白芍 丹皮 广皮 姜汁和竹沥泛丸

  诒按:以二陈、姜汁、竹沥除痰饮,以丹、芍、羚、蒺,首乌、天麻治肝风,两层俱到。就见证论,归身、牛膝、橘络,亦可加入。

  邓评:脉濡属湿,弦则为风,风与湿合,放麻木酸痒,所谓饮者正由湿化也。羚羊宜与桂枝并用始妥,即木瓜,薏仁亦可参入。

  孙评:牛膝、橘络,既可导之下行,又能通络,心思灵通。惟肢麻腿痒,是痰流入络,筋为痰滞,宜加桑枝、丝瓜络,通之为要。

  痿 痹 门

  脉虚而数,两膝先软后肿,不能屈伸。此湿热乘阴气之虚而下注,久则成鹤膝风矣。

  生地 牛膝 茯苓 木瓜 丹皮 薏仁 山药 萸肉 泽泻 萆Z

  诒按:正虚着邪,故补散宜并用;湿而兼热,故滋燥不可偏。此以六味治阴虚,增入牛膝、木瓜、薏仁、茸藓以除湿热,所谓虚实兼顾也。

  邓评:此确属阴虚湿热,竟能由痹成痿。

  立方殊妥善。再加广皮或生姜,则着痹之邪较克流行。

  孙评:柳氏指点分明,可为读书者开一便径,于初学大有补益也

  内 风 门

  肢麻头运,此肝病也。便溏食减,脾亦病矣。宜节劳养气,毋致风动为佳。

  羚羊角 白术 刺蒺藜 茯苓 炙草 天麻 白芍 广皮

  诒按:肝脾两治,方法周到。

  邓评:方论俱朗朗,无片云纤翳。惟羚羊尚恐碍脾阳,入牡蛎较妥。

  孙评;可增木瓜、牡蛎之类,既可于肝熄风,又能止溏不滞。

  眩运呕恶胸满,小便短而数,口中干。水亏于下,风动于上,饮积于中,病非一端也。

  羚羊角 细生地 钩钩 天麻 茯苓 广皮 半夏 竹茹

  诒按:病非一端,方欲打成一片,非熟于制方之义者不能。拟再增生牡蛎。

  邓评:即阴虚挟痰饮之候。

  治呕恶不用川连,殆忌以水亏饮积故耶,抑肝阳已经化风耶

  孙评:病来三端,打成一片,是最难之事。呕恶胸满,可加川楝子、枳实,或左金丸。

  再诊:前方去生地 加麦冬

  邓评:麦冬较生地为胜。

  三诊:人参 茯苓 麦冬羚羊角 天麻 半夏 炙草 石斛 广皮

  肝阴不足,则火动生风;脾失健运,则液聚成痰。调理肝脾,当渐愈也。

  半夏 茯苓 广皮 钩钩 生地 竹沥 麻仁汁

  诒按:案属通论。方中宜加用白芍,方能顾到肝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