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一盏半。入生姜半分切,大枣二枚劈破。同煎取七
分。去滓温服,复取微汗。须臾不汗者。食稀热粥,以助汤力。
治黄汗身肿发热,汗出而不渴。状如风水。汗出着衣皆黄。吴蓝汤方
吴蓝 芍药 麦门冬(去心) 桑根白皮(锉) 防己 白藓皮 山栀子仁(各一两半)
上七味。锉如麻豆,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温服。未效再服。
治黄汗身体重。汗出不渴。汗沾衣黄如柏染。黄 汤方
黄 (锉) 赤芍药 茵陈蒿(各二两) 石膏(四两) 麦门冬(去心焙一两) 豉
(二两)
上六味,锉如麻豆,每服半两。水一盏半,入竹叶十四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日四
五服。
治黄汗,身体热不退。大小便不利。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 赤芍药 甘草(炙锉) 木通(锉) 赤茯苓(去黑皮) 黄 锉(各一两) 大
黄(锉炒二两)
上七味,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如人行十里再服,
以大小便通利为度。
又方
栀子仁 栝蒌(锉炒) 苦参(各一两)
上三味,捣罗为末。醋渍鸡子。全用二枚,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水下。日四
五服。
治黄汗、汗出如柏汁沾衣。身体虚浮。蔓荆子散方
蔓荆子(二两)
上一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井花水调下。空心食前。日三服。



<目录>卷第六十一

<篇名>三十六黄

属性:论曰黄病有三十六种,所载名数虽同。而证候各异。皆非黄胆之比。求之于经。无所稽
考。然此病中原之人未曾识,惟东南方往往有之,其状与热病相似。俚俗能辨之。先看其口
中血脉,即知是黄。乃施点烙针灸。多致痊安者,大抵东南之域。其地湿,其气热。湿热相
蒸。易成瘴毒,人感其邪。有此黄病。疗不及时,则伤害至速。灸烙方治。不可缓也。
心黄第一
病患面赤口张。气喘多惊、饶睡。手脚烦疼。舌上疮生。心下急闷。不欲饮食。舌缩口
干。七八日内,必发狂走。即是心黄。先烙上脘穴,次烙关元。及灸十八壮。若不瘥。再灸
七壮,次烙背心下廉。及天窗,如不瘥者。宜服柴胡汤方
柴胡(去苗) 枳壳(去瓤麸炒) 升麻 黄连(去须各一两) 麻黄(去根节一两半)
甘草(炙锉) 知
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日三。后饮少热
粥。以助药力。汗出为度。
肝黄第二
病患齿黄目如丹赤,口燥热渴。气力虚劣。身体青黄,即是肝黄。眼中血出。气息急者
,不堪医。先灸肝俞。次烙心俞。及上囟。灸下廉次烙脐下三寸,次烙中脘阳明二穴。若不
瘥,灸天窗及心俞各百壮。又不瘥。即作土浆服之。又不瘥。宜服知母汤。及灸烙百会。土
浆方
人粪(半盏用新汲水三升调入地坑中搅百遍滤取汁二合) 青蒿汁(一合如无汁干者捣
末二钱
上三味,和匀顿服。不拘时。
治肝黄。知母汤方
知母(焙半两) 柴胡(去苗) 茵陈蒿 甘草(炙锉) 常山(炒) 鳖甲(去裙
醋炙各三分)
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豉一百粒。同煎至七分。去滓投入炼了猪
脂半合,搅匀食前温服。吐利为度
脾黄第三
病患两颊生青,脉起目黄。齿龈皆青。唇黑生疮。通身黄色,鼻中煤生。心腹胀满。不
下饮食。大便不通。即是脾黄,先烙颊上青脉。次烙脾俞及胃脘阴都穴,不瘥。灸脾俞百壮。
宜服猪苓汤方
猪苓(去黑皮) 黄芩(去黑心) 大黄(锉炒) 栀子仁 朴硝(各一两)
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温服。
治脾黄胀满,气冲胸膈。大肠不通。宜用盐蜜煎方
盐(捣末半两) 蜜(二合) 皂荚(捣末一分)
上三味,先将盐入铫子内。次下蜜皂荚末,慢火煎可丸。候冷丸如枣核大。以腻粉滚为
衣。内下部中,良久大便通利。
肺黄第四
病患口干舌缩,目赤鼻血出。先烙足心。次烙心俞百会天窗里廉肺俞丹田等穴,若不瘥。
即灸肺俞期门气海穴百壮,若烦渴欲得饮水。及大便不利。宜服黄硝汤方
大黄(锉炒) 硝石(碎各半两)
上二味,和匀。用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空心分温二服。
肾黄第五
病患脚冷,面目俱青。身上冷。脐下结硬。气急冲心。先烙肾俞,次烙期门气海足阳明
两手心天窗百会等穴。若不瘥,灸气海期门下廉肾俞百壮。候之如语声重。呼吸匀即堪医。
若气连呼三声,吸气不入者。不堪医也。即宜灸两乳下三七壮。不瘥。宜服鸡参饮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