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其位,亦火乘阴分也。可用四仙汤加甘草、童便。大抵无形之火易复,有形之水难扶,
故真阴不足,功非岁月不能,杯水焉济车薪之火?然元气不足,还须补元,如河车可煮食之
,甚有奇功。如人乳、牛乳,虚火之人可常服之。如秋石,滋阴降火,亦妙药也。一切阴虚证,后方可选用。
\x当归百合汤\x
归身(三钱) 熟地 麦冬(各一钱半) 川芎(一钱) 沙参 甘草 香附 橘红(各八分)
桔梗(五分) 小麦(一钱) 大枣(三枚)
\x滋阴生脉散\x
麦冬(五钱) 生地 归身(各三钱) 甘草 白芍(各一钱) 五味子(二十粒)
\x补肾丸\x
黄柏(酒炒) 龟板(灸) 牛膝(各二两) 杜仲(一两) 五味子(五钱) 干葛(三钱)
\x天一丸\x
山药 虎骨 杞子(各二两) 归身 白芍 生地 麦冬(各二两) 琐阳 菟丝 补骨(
各五钱) 牛膝(一两) 熟地(四两) 河车(一具) 蜜丸。
\x益水汤\x
生地(四钱) 归身(二钱) 丹皮(八分) 甘草 百合(各一钱) 童便(半杯)
\x壮水制阳汤\x
白麻骨(二钱) 沙参 麦冬(各一钱) 当归(八分,有痰去之) 牛膝(五分) 元参(五
分)
五分) 泽泻(三分) 白芍(六分) 仙茅(八分) 秦艽(五分)
若痰盛,清水三杯、竹沥三杯浸;若火盛,水三杯、童便三杯浸;若胃弱不能食,莲子
煎水冷浸;若头晕,水三杯、乳三杯浸。真绿豆皮、白麻骨,专用此药,不损胃气,乃养阴退热
经云∶营出中焦,卫出下焦。卫不足益之以辛,营不足益之以甘,辛甘合脾胃,脾胃强
,何病之有?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饮食甘辛,亦养阴之道也。
若元阴虚,病肉脱者不治。骨瘦如柴,大便溲泻,身热如火者不治。鼻如烟煤,唇青齿
红者不治。九窍出血者不治。咳嗽身热,其脉细数,吐衄者不治。脉大,大便不实,兼咳嗽者不
治。鼻如烟煤,唇青齿红者不治。九窍出血者不治。肌削咳嗽咯血,脉洪数,喘急喜卧,不
能转侧,面目黧黑者不治。发热,恶冷食,烦躁及大便如羊屎者不治。



<目录>卷七

<篇名>潮热

属性:虚损潮热,升阳散火汤,后用大补;或日日发潮,一寒一热,宜用益气汤,重加黄 、
甘草,甘温除大热也。或脉细数,或脉空大,其病将危,五服不验,治亦难矣。
看病有脾胃证规,则原起于脾胃,或寒或热,只从脾胃上调理,诸证自退。
病多潮热不退,初时可用补中益气汤,后则不可,惟宜熟地丸,补纳肾气而潮热自退。
久病潮热,气血两虚,用益气汤,甘草生熟重用之,发散药一味不可加,调理宜八珍汤
、十全大补汤,或为丸亦可。
凡潮热自汗,血气往来未定,六味汤加人参、黑姜,可服十帖。
\x验案\x
一人夏时,夜则身热,寅卯时即退,大便或溏,或如常,用参苓白术散。嘈杂加川连少
许;不嘈杂去连,加白芍。盖此证脾胃中有湿热,夜则身热者,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三阴
之脉布腹中,阳气与湿热相合,故身热。便溏者,湿也,发于夏者,湿热之令助本病也。白
术散和中利湿,加芍补脾阴。
一小儿久热不退,一日三次发热,热后微汗,汗后发热,昼夜不息,气短促,诸药不效
。此久病脾阴虚也。用保元、茯苓二帖而愈。



<目录>卷七

<篇名>吐血

属性:血证属火无二议,五脏六腑皆出血之路,所以吐者火也,至后则虚矣!用药一概寒凉,
则胃气渐损,生发之气渐衰,血以气为主,血无气养,血不归络,累发之而累寒之,自然成阴虚
火动之证。脾、肺二络有损,咳嗽、喘促、泄泻,理必然也。血热火动,滋阴可愈;血热火
越,滋阴求愈则不能矣。不见天之大雨,是滋阴也,反击动其火,草木皆焚,滋阴补阴,何
以别之!四物汤治血之有余,不治血之不足。若论不足,男女之血皆不足也。血虚则无气,
血虚发热,气虚生寒,血后寒热往来,是气血两虚,宜用东垣甘温除大热之法。阴从阳生,
所以人参、黄 能补其生化之原也。若见自汗咳嗽,乃肺虚也。血脱益气,古圣之言,虽有
杂证,亦末治之。盖血药治血之有余,不治血之不足;寒剂治火之有余,不治火之不足。吐
血概用滋阴清火,则胃失生发之气,脾肺先绝,血从何生?必至于死矣!
失血证,皆见芤脉,随其上下以察所出。凡失血者,脉贵沉细,若脉浮大则难治,豁大
无力尚可延;短数、细数、紧数、豁大有力皆为不祥。
治血初起,以苦甘寒药散火凉血为君,辛凉开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