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寒故也。宜橘皮干姜汤、羌
活附子汤、半夏生姜汤,退阴散之属主之。此仲景治哕之方也。《活人书》误以咳为哕,故
以热作寒治。仲景之言哕,非以为咳逆之谓也。咳逆从热,而哕从寒。《活人》以咳逆为哕,
夫安得不用热药?盖辨证一差,故其用药必反。若非《难知》力辨其失,后学将孰从而知之?



<目录>卷之二十七\咳逆门

<篇名>病机

属性:《难知》云∶《活人书》以咳逆为哕,谓若可下之,宜调胃承气汤。是因邪气在胃,
故断为哕,是则然矣。抑不思咳逆是足阳明失下,传手太阴。《活人书》言其火之本,
不言其火之标,炎上至极高之分而咳逆也。合而
观之,哕与咳逆同一热也;分而言之,哕为本为胆为胃为中,咳逆为标为心为肺为上。
若标因应见上,当其标不必名哕。哕不言作哕,使后人只见胆胃本,而不见心肺标也。
凡伤寒热病,阳明实,过期而失下,清气不得升,浊气不得降,以致气不宣通而发呃
者甚多。或因饮食太多,填塞胸中,而气不得升降者。或有痰闭于上,火起于下,而气不能
伸越者,不可不审。若此者皆实证也,宜详辨而施治之。



<目录>卷之二十七\咳逆门

<篇名>脉候

属性:右关脉弦者,木乘土位,难治。尺脉大为阴火冲上。脉微而迟者,为寒。肺脉散者,
死。脉代者,死。脉结或促或微可治。脉浮而缓者,易治。弦急而按之不鼓者,难治。



<目录>卷之二十七\咳逆门

<篇名>治法

属性:咳逆证,古方多作胃寒,故用丁香、柿蒂、姜、附热剂,此亦一偏也。咳逆有虚有实
有火,今其气自下冲上而作声,非气而何?大抵伤寒杂证汗吐下后,过服凉剂,胃气虚寒者,
或亦有之,惟此可从温补,亦不宜用热剂。除此之外,就因病后必是发热,失于汗下,热郁
既久,以致阴虚。虽汗下之,亦失其时,致火亢极。故虽退热之后,尚有火伏阴中,而承胃
虚冲上,连声逆吸,而为咳呃之证也,竹茹、麦门冬、橘皮之类。便秘以承气汤下之。



<目录>卷之二十七\咳逆门

<篇名>治法

属性:凡有忍气郁结积怒之人,并不得行其志者,多有咳逆之证。药以降火、清痰、顺气,
不效者,必须吐法,
以人参芦煎汤入煨盐少许饮之,少顷,探吐胶固痰涎,其咳立已。
实者病伤寒失下,大便秘结而咳逆,速以寒剂下之。若因饮食过伤,或因痰饮停宿,
或因暴怒气逆而得此证,皆为形气俱实,用子和涌法极效,人参芦尤佳。
咳逆要审有余不足。如丹溪治一老人,患滞下后发咳逆,用参术汤下大补丸而愈。
又治一女子怒后作呃,用人参芦吐之而愈。
易老云∶咳逆者,火热奔急上行,而肺金不纳。便秘者,大承气汤下之;便软者,泻
心汤主之。
吐利之后作呃者,生姜、半夏、橘皮、竹茹之类。虚弱者,加人参、白术;脉微迟
者,加姜、桂、丁香、柿蒂。
无故偶然作呃,此缘气逆,宜小半夏茯苓加枳实汤。便秘者,承气汤,或用萝卜子汤调
木香调气散服。
作呃自利者,以滑石、甘草、黄柏、芍药、参、术、陈皮、竹沥。
内伤呃逆,用补中益气汤加丁香。痰呃用二陈加枇杷叶姜汁制服之。伤寒呃逆舌强
短者,桃仁承气汤下之。



<目录>卷之二十七\咳逆门

<篇名>治验

属性:子和吐武篇云∶凡病在上者,皆宜吐。然自胸以上,大满大实,病如胶漆,微汤微散皆
儿戏也。若非吐法,病安能除?曾见病之在上者,诸医用药尽其技而不效,余以涌剂少少
用之,辄获微效。可见吐法必可用于上,宜乎其效之速也。
治一妇人,头重壮热面红,寒热往来,干呕咳逆,胸胁痛不能转侧,耳鸣食不下。先
以涌泻,复服益元散,加青黛、薄荷末调二三服,前证俱减。戴人诊之曰∶此病常欲痛哭为快,
妇曰∶然,常有此,不知何谓。戴人曰∶少阳相火凌烁肺金,金受火制,屈无所告。肺主悲,
故欲痛哭而为快也。再加归、芍、黄连解毒汤数剂
全瘥。
丹溪治一女子,性躁味浓,暑月因大怒而咳逆发,举身跳动神昏。视其形气俱实,曰∶
膈上有痰,怒气连郁,痰热相搏,气不得降,非吐不可,以人参芦煎饮,大吐顽痰数碗,昏
睡一日而安。人参入手太阴,补阳中之阴,芦则反是,大泻太阴之阳。女子暴怒气上,
肝主怒,肺主气,怒则气逆、肝木乘火侮肺,故咳逆而神昏。今痰尽气降火息,金气复位,
胃气得和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