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
病起于湿,湿则土病,土病而诸脏受害,其本生于金木水火四脏之变也。阳浮阴微为风湿,阳数
阴实为温毒,阳濡阴急为湿温,阴阳俱盛为温疟。其治也,风湿取足厥阴木、手少阳火,温毒专
取少阴火,伤寒取手太阴金木、手少阴火,湿温取足少阴水。乡人皆为我能与伤寒语,我察伤寒与
四温变,辨其疑似而不可乱也。故定阴阳于喉手,配覆溢于寸尺,寓九候于浮沉,分四温于伤寒。
此皆扁鹊略闻其端,而余参以《内经》诸书,可究而得其说,审而用之,顺而治之,病不得逃焉。
(张佑史方)



<目录>卷之四\内经脉候

<篇名>持脉总论

属性:帝曰∶诊法何如?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
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
盛衰,以此参伍,定死生之分。是故诊脉有道,虚静为保。遇仓卒病患不在此论。但自澄神,静
虚调息,凝视精明,察五色,听声音,问所由,方始按寸尺别浮沉,复视患人身形,长短肥瘦、
老少男女,性情例各不同,故曰∶形气相得者生,三
五不调者病。又如室女尼姑当濡而弱,婴儿孺子之脉疾,三四岁者呼吸之间脉当七至,而鄙夫常
人特不同耳。大抵男子先诊左手,女人先诊右手,男子左脉大则顺,女人右脉大则顺。大凡诊脉,
先以中指揣按掌后高骨上为关,得其关位,然后齐下名食二指。若臂长人,疏排其指,若臂短人,
密排其指。三指停稳,先诊上指,曰寸口。浮按消息之,中按消息之,重按消息之,上竟消息之,
下竟消息之,推而外之消息之,推而内之消息之。然后先关后尺消息,一一类此。若诊得三部之
中,浮沉滑涩迟疾不调,何病所主,外观形色,内察脉候,参详处治,以忠告之。不可轻言谈笑,
乱说是非,左右瞻望,举上忽略,此庸下之医也。



<目录>卷之四\内经脉候

<篇名>脉分三部五脏

属性:脉有三部,曰寸、曰关、曰尺。寸部法天,关部法人,尺部法地。寸部候上,自胸膈心肺咽
喉头目之有疾也。关部候中,自胸膈以下至小腹之有疾也,脾胃肝胆皆在中也。尺部候下,自少
腹腰肾膝 足也,大肠小肠膀胱皆在下也。皆《内经》所谓上以候上、下以候下,而理势之所不
容间也。其候岂不易验哉?



<目录>卷之四\内经脉候

<篇名>脉有七诊九候

属性:七诊者,诊宜平旦,一也;阴气未动,二也;阳气未散,三也;饮食未进,四也;经脉未盛,
五也;络脉调匀,六也;气血未乱,七也,故乃可诊有过之脉也。九候者,三部各有浮中沉三候,
三三为九候也。浮以候表,头面皮毛汗腠之属也;沉以候里,脏腑二便骨髓之属也。中者,无过
不及,非表非里而无疾之可议。中庸,所谓天下之正道者也,反此者病。



<目录>卷之四\内经脉候

<篇名>诊脉三要(滑氏)

属性:诊脉之要有三,曰举、曰按、曰寻。轻手得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委曲求之曰寻。初持脉轻手
候之,脉见皮毛之间者,阳也,腑也,亦心肺之应也。重手按之,脉伏于肉下者,阴也,脏也,
亦肝肾之应也。不轻不重而取之,其脉应乎血肉之间者,阴阳相适,中和之应,脾胃之候也。若
浮中沉之不见,则委曲而求之,若隐若见,则阴阳伏匿之脉也,六部皆然。



<目录>卷之四\内经脉候

<篇名>脉察六字

属性:上下来去至止六字,为脉之神机也,不明六字则阴阳虚实不别也。上者为阳,来者为阳,至
者为阳。下者为阴,去者为阴,止者为阴。上者自尺部上于寸口,阳生于阴也。下者自寸口下于
尺部,阴生于阳也。来者自骨肉之分而出于皮毛之际,气之升也。去者自皮肤之际而还于骨肉之
分,气之降也。应曰至,息曰止。



<目录>卷之四\内经脉候

<篇名>脉明表里虚实

属性:表里虚实四字,脉之纲也。表,阳也,腑也,凡六淫之邪袭于经络而未入于胃腑及脏者,皆
属于表也。里,阴也,脏也,凡七情之气郁于心肺之间不能越散,饮食五味之伤留于脏腑之间不
能消泄,皆属于里也。虚者元气之自虚,精神耗散,气力衰竭也。实者邪贼之气实,由正气之本
虚,邪得乘之,非元气之自实也。故虚者补正气,实者泻邪气,《内经》所谓邪气盛则实,精气
夺则虚,此大法也。



<目录>卷之四\内经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