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石五钱。巴戟一两。
选奇汤
防风 羌活(各三钱) 黄芩(一钱酒炒) 甘草(三钱夏生冬炙)
每服三钱。水煎热服。



<目录>卷之三\杂症

<篇名>头眩

属性:经言诸风掉眩。皆属肝木。则眩者风之所作。而肝之所主。河间则责于火。
火炎上而动摇也。丹溪则责于痰。痰流动而冲溢也。然治火并治痰。而眩
如故者何耶。良缘火之有余。本于水之不足。则壮水之主。钱氏六味丸加
鹿茸是也。痰之所发。由于水之上泛。则益火之原。仲景肾气丸补而逐之
是也。使根本坚实。即枝叶扶苏。孰得而震撼之哉。其次则莫如培土。木克
土。而实藉土以自栽。有如思虑太过。则调以归脾。劳役不节。则益以补中。
使心火宁而不盗母气。肺金旺而化源益滋。更入杜仲枸杞山茱萸之属。
上病下取。则鲜有不安者也。盖眩为中之始基。中为眩之究竟。其所以致
此者。未有不戕。贼真阴而得。则又何容讳耶。
一体虚之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皆能眩晕。当以脉证别之。
一气虚者。乃清气不能上升。或汗多亡阳而致。当升阳补气。血虚者。乃亡
血过多。阳无所附而然。当益阴补血。此皆不足之症也。痰涎郁遏者。宜
开痰导郁。重则吐下。风火所动者。宜清上降火。外感四气。散邪为主。此
皆有余之症也。刘宗浓辨之颇详。要之素无病而忽眩者。当于有余中
求之。素不足而眩者。当于先后天分之。不得以气血该也。
本事川芎散 治肝风眩晕。
山茱萸(一两) 小川芎 人参 山药 茯神 甘菊花(各半两)
为末。每服二钱。酒调下。
钩藤散 治肝火头晕。兼有痰者。
钩藤 陈皮 麦门冬 半夏 茯神 甘菊花 人参 防风 白茯苓(各半两) 甘草(一钱) 石膏(一两)
每服四钱。姜七片。水煎。
许学士二方。用意颇微。不可忽视。



<目录>卷之三\杂症

<篇名>鼻渊

属性:鼻渊一名脑渊。以鼻之窍。上通脑户。脑为髓海。犹天之星宿海。奔流到底。
骨中之髓。发源于此。故髓减则骨空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李濒湖云。鼻
气通于天。天者。头也。肺也。肺开窍于鼻。而阳明胃脉。环鼻而上行。脑为元
神之府。而鼻为命门之窍。人之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则头为之倾。九窍为
之不利。然肺主皮毛。形寒饮冷则伤肺。治者但见其标。不求其本。往往喜
于解散。散之过。则始流清涕者。继成独涕。渐而腥秽。黄赤间杂。皆由渗开
脑户。日积月累。而至 羸矣。使非参 益其阳。麦冬五味敛其阴。佐以辛
荑透其窍。脑户何由而固耶。虚寒少入细辛。内热监以山栀。又须六味丸
加鹿茸枸杞等。下填肾阴。则精足者髓自充。尚何漏卮之足云。
补中益气汤
黄 (一钱半蜜水炒) 人参 白术(炒土) 当归 麦冬(各一钱去心)
广皮(七分) 柴胡 炙甘草 升麻 辛荑 山栀(各三分炒黑) 五味子(九粒杵)
姜枣水煎。
补脑丸 治鼻渊久不愈者。神效。
人参 麦门冬(去心) 茯苓 杜仲(盐水炒) 肉苁蓉(酒净) 山药(饭上蒸切) 熟地黄 山茱肉(各二两)
黄(蜜水炒) 枸杞子 菟丝子(各三两) 鹿茸(酒浆微炙切片) 五味子(各一两)
为末。另捣苁蓉枸杞熟地麦冬。略添炼蜜和丸。如桐子。每服四钱。白滚汤下。



<目录>卷之三\杂症

<篇名>耳病

属性:阴阳之用。互合成体。有如阳窍七。奇数也。而五脏开之。则主受。阴窍二。偶
数也。而六腑输之。则主化。然阳窍中。心肺为阴中之阳。则口鼻之气。升降
往来。无形而之有形矣。肾肝为阴中之阴。则耳目之窍。虚实交参。有形而
之无形矣。故五色则目收之。五味则舌辨之。五臭则鼻吸之。五音则耳纳
之。然目之光犹外发。木中有火也。耳之聪惟内受。水性润下也。恒见肾气
足者。耳中之墨充塞。而听愈聪。肾气虚者。耳中空窍无碍。而听愈背。明乎
此理。可见少阴之气。藏于耳中。而其外蔽者。则少阳之风火。扰乱相扇。驱
其外邪斯得矣。若夫肾气不充。少阴之脉不至。惟峻补真阴。入以镇坠之
品。则气不上乱。复其司听之职。则虚而能受。如空谷之音。附应立赴矣。不
知者。妄以外导法。欲令气通。则阴内阳外。岂能越出而失其常经乎。或又
曰。心开窍于舌。寄窍于耳。凡用心过度。火为之扰。然鸣则有之。聋则未也。
究之心肾不交。水不升故火不降耳。至痰火为患。耳如蝉鸣。降气则痰下。
益水则火息。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