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寒食面(三两) 马兜铃(一两) 白牵牛(三两。半生半炒。取净末二两)
上为末。入牵牛末和匀。滴水和如樱桃大。捏作饼子。取热灰半碗。于铛内同炒饼子热。每服
一饼。烂嚼。临卧。马兜铃汤送下。如心头不快。加一饼或二饼。至明。微利下。神效。



<目录>卷十二\咳嗽门

<篇名>盛则为喘治验

属性:己未岁初秋越三日。奉召至六盘山。至八月中。霖雨不止。时承上命治不邻吉歹元帅夫人。年逾
五旬。身体肥盛。因饮酒吃 乳过度。遂病腹胀喘满。声闻舍外。不得安卧。大小便涩滞。气口脉
大两倍于人迎。关脉沉缓而有力。予思霖雨之湿。饮食之热。湿热大盛。上攻于肺。神气躁乱。故
为喘满。邪气盛则实。实者宜下之。故制平气散以下之。
\x【平气散】\x
青皮(去白) 鸡心槟榔(各三钱) 大黄(七钱) 陈皮(去白。五钱)
白牵牛(二两。半生半炒。取头末一半)
上为末。每服三钱。煎生姜汤一盏调下。无时一服减半。再服喘愈。止有胸膈不利。烦热口干
。时时咳嗽。以加减泻白散治之。
内经曰。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故白牵牛苦寒。泻气分湿
热。上攻喘满。故以为君。陈皮苦温。体轻浮。理肺气。青皮苦辛平。散肺中滞气。故以为臣。槟
榔辛温。性沉重、下痰降气。大黄苦寒。荡涤满实。故以为使也。
\x【加减泻白散】\x
知母 陈皮(去白。各五钱) 桑白皮(一两) 桔梗
地骨皮(各五钱) 青皮(去白)。 甘草 黄芩(各三钱)
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食后。数服良愈。
华佗云。盛则为喘。减则为枯。活人书云。发喘者气有余也。凡看文本。须要晓会得本意。且
盛而为喘者。非肺气盛也。喘为气有余者。亦非肺气有余也。气盛当认作气衰。有余当认作不足。
肺气果盛又为有余。当清肃下行而不喘。以火入于肺。衰与不足而为喘焉。故言盛者非言肺气盛也。
言肺中之火盛。言有余者。非言肺气有余也。言肺中之火有余也。故泻肺用苦寒之剂者。非泻肺也
。泻肺中之火。实补肺气也。用者不可不知。



<目录>卷十二\咳嗽门

<篇名>呕吐呃逆

属性:\x【藿香安胃散】\x治脾胃虚弱。不进饮食。呕吐不待腐熟。
人参 丁香(各一钱) 藿香(七分半) 陈皮(二钱半)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二盏。生姜三片。煎至一盏。去渣。凉服。
\x【二陈汤】\x治痰饮为患。
半夏 橘红(各五两) 茯苓(三两) 甘草(炙。一两半)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姜五片。乌梅半个。同煎至八分。去渣热服。不以时。呕吐甚
者。加丁香一两。
\x【丁香柿蒂散】\x治诸种呃噫呕吐痰涎。
丁香 柿蒂 青皮 陈皮(各等分)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渣。温服。无时。
\x【羌活附子汤】\x治呃逆。
木香 附子(炮) 羌活 茴香(各半两。炒)
干姜(一两)
上五味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半。盐一捻。煎二十沸。和渣热服。一服止。治一切呃逆不
止。男左女右。乳下黑尽处一韭叶许。灸三壮。病甚者灸二七壮。



<目录>卷十二\咳嗽门

<篇名>消渴治法并方

属性:\x【生津甘露饮子】\x治膈消大渴。饮水无度。舌上赤涩。上下齿皆麻。舌根强硬肿痛。食不
下。腹时胀满疼痛。浑身色黄。目白睛黄。甚则四肢瘦弱无力。面尘脱色。胁下急痛。善嚏善怒。
健忘。臀肉腰背疼寒。两足冷甚。顺德安抚张耘夫。年四十五岁。病消渴。舌上赤裂。饮水无度。
小便数多。先师以此药治之。旬日良愈。古人云。消渴多传疮疡。以成不救之疾。既效亦不传疮疡
。享年七十五岁。终。名之曰生津甘露饮。
人参 山栀子 甘草(炙) 知母(酒洗)
姜黄 升麻(各二钱) 白芷 白豆蔻
荜澄茄 甘草(各一钱) 白葵 兰香
当归 麦门冬(各半钱) 黄柏(酒拌) 石膏(各二钱半。一方石膏用
一两一钱) 连翘(一钱) 杏仁(一钱半) 木香
黄连 柴胡(各三分) 桔梗(三钱) 全蝎(一个)
藿香(二分)
上为末。汤浸蒸饼和成剂。捻作饼子。晒半干。杵筛如米大。食后每服二钱。抄在掌内。以舌
舐之。随津咽下。或白汤少许送亦可。此治制之缓也。不惟不成中满。亦不传疮疡下消矣。
论曰。消之为病。燥热之气盛也。内经云。热淫所胜。佐以甘苦。以甘泻之。热则伤气。气伤
则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