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虚故
而动。上焦胸腹不得受其熏布,亦随 而为虚痛也。(痛必欲按。)荣气既虚,卫复不固。
况腰以上为阳,阳主开,故汗出。腰以下为阴,阴主阖,荣卫虚而邪复滞着,故无
汗。惟其无汗,邪不松解,故如有物在皮中,而腰 为之弛痛也。剧则三焦皆无所
御,荣卫不能相将。气不将于上,则不能食。气不将于中,则生烦躁。气不将于下,
则小便不利。治以桂枝加黄 汤者,与上条黄 芍桂酒汤之义亦同。但此条云食已
汗出,常暮盗汗,汗已反热,汗出辄轻而不解,汗上出而下无,皆似病在汗处,故
加姜、枣、甘草,盖欲助脾胃以行津液,益辛甘以别取正汗耳。诸病黄家,但利其
小便。假令脉浮,宜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 汤主之。(治疸利小便,固一定之法。然脉浮者郁在
表,又宜以汗解也。)诸黄,猪膏发煎主之。黄胆病,茵陈五苓散主之。(二皆通治之方。)黄胆腹
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汗出为表和,腹
满、便实为里实。里实者宜下之。)黄胆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
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小便色不变,大便欲自利,里无热也,则喘满为虚象。若认为热而除之,必胃
寒作哕矣。)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腹痛而呕,半表半里。柴胡汤即小柴胡汤也。)男子黄,小便
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黄而小便自利,知非湿郁,乃男子劳役伤脾所致。脾伤则见土色。)病黄胆,
发热烦喘,胸满口燥者,以病发时,火劫其汗,两热所得。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
一身尽发热而黄,肚热。热在里,当下之。(凡病肚热者,热在腹,不独疸也。手按则知。)脉沉,
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皆发黄。(沉为在里,渴为里热。热则多饮,而小便复不利,必郁为黄。)腹满,
舌痿黄燥,不得睡,属黄家。(胃土郁则水液不分布,故腹满、舌燥。经云∶胃不和则睡不安,
皆黄家之先驱也。)
黄胆之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剧为难治。(土旺于四时各十八日,湿土之病
期亦应之。十日以上则旺气渐衰,邪宜渐退。反剧者则正不胜邪,故云难治。)疸而渴者,其疸难治。疸而不
渴者,其疸可治。发于阴部,其人必呕。发于阳部,其人振寒而发热也。(湿土郁而成疸,
内关脾胃。发于脾阴则呕,发于胃阳则振寒发热,皆二经是动之病。)正文云∶五疸实热,以疸皆湿与热郁。
外不得通,内不得泄, 蒸成黄。虚松而有通泄处,则不能成黄,故曰实热,若是
则脉自应洪数。涩微者,自应为虚黄也。渴为里热,黄为表蒸。表里热亢,阴何以
堪?又疸既湿郁,汗溺不通,可复加之饮乎?渴则多饮,故最忌也。(丹溪云∶黄胆不必分
五。总是湿热不分。则何以处治,是失之太简。巢氏广为九疸,亦先之太繁。惟《金匮》论证处方,
言言中的。学人宗之,自无过不及之偏也。)



<目录>卷十\五疸脉证第六十九

<篇名>附方

属性:\x金匮茵陈汤\x 治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名为谷疸。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 大黄(二两)
上以水一斗,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盒饭利,
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x金匮硝石矾石散\x 治女劳疸。身黄额黑,日晡发热恶寒,膀胱急,小腹满,足下热,因
作黑疸。其腹满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此女劳之病,非水也。
硝石 矾石(各烧,等分)
上为散,以大麦粥汁和服二钱,日三。重衣覆取汗,随大小便去。小便黄,大便黑,是其候也。
\x金匮栀子大黄汤\x 治酒疸,心中懊 ,或热痛。
山栀子(十四枚) 大黄(一两) 枳实(五枚) 豆豉(一升)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二升,分温三服。
\x金匮黄 芍桂酒汤\x
黄 (五两) 白芍药 桂枝(各三两)
上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和,煮三升,温服一升。当心烦,服至六七日乃解,若心烦不止者,以苦酒阻故也。
\x金匮桂枝加黄 汤\x 治黄胆脉浮而腹中和者,宜汗之。若腹满,欲呕吐,懊 而不
和者,宜吐之,不宜此方。
桂枝 白芍药 生姜(各三两) 黄 甘草(各二两) 大枣(十二枚)
上以水八升,煮三升,温服一升。须臾,饮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取微汗。
若不汗,更服。
\x金匮猪膏发煎\x
猪膏(半斤) 乱发(如鸡子大,二枚)
上二味和膏中,煎发消药成,分再服。病从小便出。
\x金匮茵陈五苓散\x
茵陈蒿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