丸,空心米饮下。印作锭子,磨服更佳。
\x仲景五苓散\x 《伤寒论》云∶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
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
主之。此盖治汗后表不尽解,渴多饮水,水液复停。服此解未尽之表。一以行停
中之水。今人用为行饮利小便之常药,亦多效验。
猪苓(十八铢,去皮) 泽泻(一两六铢) 白术(十八钱)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
上五味,捣为末,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x和剂大七香丸\x 治脾胃虚冷,心膈噎塞,渐成膈气,脾泄泻利,反胃呕吐。
香附子(二两) 麦 (一两) 丁香皮(三两半) 缩砂仁 藿香 官桂 甘草 陈皮(各二
两半) 甘松 乌药(各六钱半)
上十味为末,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盐酒、盐汤任嚼下。忌生冷肥腻物。
\x和剂小七香丸\x 温中快膈,化积和气。治中酒呕逆,气膈食噎,茶酒食积,小儿疳气。
甘松(八两) 益智仁(六两) 香附子(炒) 丁香皮 甘草(炙,各十二两) 蓬术(煨)
缩砂(各二两)
上为末,蒸饼为丸,绿豆大。每服二十丸,温酒、姜汤、热水任下。
\x神芎导水丸\x
黄芩(一两) 黄连 川芎 薄荷(各半两) 大黄(二两) 滑石 黑牵牛(头末各四两)
河间制。治一切热证,其功不可尽述。设或久病热郁,无问瘦痿老弱,并一切
证可下者,始自十丸以为度。常服此药,除肠胃积滞,不伤和气。推陈致新,得
利便快。并无药燥骚扰,亦不困倦虚损,遂病患心意。或热甚,必急须下者,使
服四五十丸。未效再服,以意消息。常服二三十丸,不动脏腑,有益无损。或妇
人血病下恶物,加桂半两。病微者常服,甚者取利,因而结滞开通,恶物自下也。
凡老弱虚人,脾胃经虚,风热所郁,色黑齿槁,身瘦萎黄。或服甘热过度,成三
消等病。若热甚于外,则肢体躁扰。病于内,则神志躁动,怫郁不开,变生诸证,
皆令服之。惟脏腑滑泄者,或里寒脉迟者,或妇人经病产后,血下不止,及孕妇等不宜服。
\x金匮肾气丸\x(见第十六)
\x六味丸\x(见第十六)
\x金匮桂枝附子汤\x 《伤寒论》云∶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
微急,难以屈伸者,此汤主之。盖亡阳脱液,故见上证。是汤和营卫以复阳。若
风寒湿痹等证,用之亦妙。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 附子(三枚)
上 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
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半身 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
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根据前法。又
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
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x和剂渗湿汤\x 治寒湿所伤。身体重着,如坐水中,小便赤涩,大便溏泄。
苍术(炒) 白术(炒) 甘草(炙,各一两) 茯苓(去皮) 干姜(炮,各二两) 橘红
丁香(各二钱半)
每服四钱,水一盏,枣一枚,姜三片,煎七分,食前去滓温服。
\x胃苓汤\x 治湿郁小便不利,胸腹胀闷,或四肢沉重,或饮食停中,或湿郁发黄,或
伤食泄泻,并一切山岚瘴气侵乘而成疟痢者,皆效。
苍术(炒) 浓朴(姜汁炒) 陈皮 白术 茯苓(各一钱半) 泽泻 猪苓(各一钱) 甘草(六分) 官
桂(五分)
上水加生姜煎服。
\x仲景小青龙汤\x(见第十六)
\x洁古枳术丸\x 治痞积,消食强胃。(海藏云∶本仲景枳术汤也。今易老改为丸,治老幼虚弱,饮
食不化或脏腑软弱者。)
枳实(去瓤,麸炒,一两) 白术(二两)
上为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术汤下。服白术者,
本意不取其食速化,但久服令人胃气强实,不复伤也。
\x丹溪保和丸\x 治食积,酒积。
山楂肉(二两) 半夏(姜制) 橘红 神曲 麦芽(炒) 白茯苓(各一两) 连翘 莱菔
子(炒) 黄连(各半两)
上为末,滴水为丸。加白术二两,名大安丸。
\x藿香正气散\x 治外感风寒,内停饮食,头痛寒热,或感湿暑,霍乱泄泻,脚转筋,
或作疟疾。常服除山岚瘴气。
桔梗 大腹皮 紫苏叶 茯苓 浓朴(制,各一钱) 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