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则疾病丛生。疾病者何?邪为之也。邪气之来,无论内邪外邪,皆是阻隔天地之真气,不与人身之真气相合,身即不安,故曰病。必待邪去,而天地之真气与人身之真气,仍旧贯通合一,始言无病。故曰圣出而立法垂方,祛邪为急。明人身脏腑之由来,五行分布,阴阳充周,天人一气之道,借草木之真气以胜邪。邪居在上,

- 122 -

上字又作表字看。则以能制在上邪之品以攻之,邪去自然正复。推之在中,在下,在内,在外,在脏,在脏,在经,在络,药品皆有定主,内含生化之机,调燮之妙。总在学者留心讨理,明阴阳消长之变化,达顺逆吉凶之趋向。便知得天地即我身,我身即万物之身。万物、我身、天地,原本一气也。服食与服药,皆保生之要也。

一气分为六气图

气寒阳太

气燥明阳

气暑阳少

气湿阴太

气火阴少

气风阴厥

- 123 -

一气分为六气图说

今以一圈分为六层,是将一元真气分为六气。六气,即六经也。气机自下而上,自内而外,真气充满周身,布护一定不易。外邪入内,先季外之第一层。第一层乃太阳寒水气化出路,故畏风恶寒,法宜宣散。治之不当,邪不即去,渐至第二层。二层乃阳明所主,阳明主燥,外邪至此,化为燥邪,故恶热,法宜清凉,不可妄用温燥。治之不当,邪不即去,渐至第三层。三层乃少阳所主,居半表半里之间,法宜和解。治之不当,邪不即去,渐至第四层。四层乃太阴所主,太阴主湿,邪与湿合,化成湿邪,湿多成泻,故吐泻病居多,法宜温中。治这不当,邪不即去,渐至第五层。五层乃少阴所主。少阴有两法,一邪从少阴心火为病,则火症居多,法宜清润。一邪从少阴肾水为病,则阴寒为重,法宜温经散寒。治之不当,邪不即云,渐至第六层。六层乃厥阴所主。厥阴有两法,一邪从风化为病,风为阳邪,故曰热深厥深,下攻而便脓血,上攻而为喉痹,法宜养阴清热。一从阴化为病,多见爪甲青黑,腹痛,法宜回阳。

仲景分配六经,标出六经,提纲病情,为认邪之法。又立出六经主方,为治邪之法。其间随邪变化,亦难尽举。学者细读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便得步步规矩之道。兹再将六经主方,圆通活泼之妙,略言一二。庶学者不执于方,明理为要,则得矣。

- 124 -

太阳用药图

风为阳邪,善动,从毛窍而入。风动于中,血液不藏,毛窍疏而不实,故见自汗出,恶风。

桂枝汤圆通应用法

按桂枝汤一方,乃调和阴阳,彻上彻下,能内能外之方,非仅治仲景原文所论病条而已。想仲景立法之日,当是邪在太阳卫分时说法,就未言及别证皆可以用得。今人不明圣意,死守陈法,不敢变通,由其不识阴阳之妙,变化之机也,予亦粗知医,常于临症时多用此方,应手辄效。因思仲景之方,原不仅治伤风证,凡属太阳经地面之病,皆可用得。兹特将经验病形略举一二于左,以便参究。

一治胸腹痛背亦彻痛者。盖太阳之气,由下而上至胸腹,寒邪逆于太阳,则气机不畅,故胸腹痛而背亦彻痛。太阳行

- 125 -

身之背,因腹中之气不畅,而背亦受之,故桂枝汤治之而愈,

一治通身寒冷。寒为太阳之本气,今见通体恶寒,是邪犯太阳之本气也。桂枝汤能扶太阳之气,故治之而愈。

一治小儿角弓反张,手足抽掣。太阳行身之背,因风中于背,太阳之经气不舒,经气卒闭,故见角弓反张。桂枝汤力能宣太阳之风邪,故治之而愈。

一治脑后生疮。脑后者,太阳经脉之所贯注者也。风寒之邪逆于脑后,抑郁而成疮。桂枝汤宣散太阳之邪,故治之而愈。

一治周身皮肤作痒,时而恶风。周身毛窍乃太阳寒水气化出路,风寒之邪外干而不得入,逆于皮肤,抑郁生热,故周身作痒。桂枝汤能宣太阳抑郁之气,故治之而愈。

一治足跟痛,痛彻腰股。足跟与腰背,皆太阳经循行之道,因寒客[1]之,邪闭之,故见以上病形。桂枝汤力能输太阳之气,故治之而愈。

一治小儿两腮肿,发热恶风。夫两腮近耳下,乃少阳阳明地面,似不可与桂枝汤,今竟以此方治之而愈者,因其发热恶风,知太阳之邪逆于此也。

一治小儿发热痘出。盖痘本胎毒,欲出于外,必得太阳真气鼓动,方能引痘外出。桂枝汤扶助太阳之气,气伸而毒尽越于外,不遗于内,故此方又能治痘也。

一治妇人妊娠恶阻。妇人初妊,经气卒然不舒,营卫之气不畅,故见恶阻。桂枝汤能宣营卫,协和阴阳,故治之而愈。

一治发热恶风、下痢,日数十次。风邪犯于太阳,则表气不通,表气不通,则里气不顺,邪陷于下,故见下痢。桂


[1] 客 原本作"容",据文义改。

-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