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入腹,呕吐腹胀,神昏,脉躁,俱为逆证。
方剂:拔疔散(见齿部牙疔)
离宫锭、仙方活命饮、麦灵丹(见肿疡门)  
白降丹、巴膏(俱见溃疡门)
太乙紫金锭(见胸部脾发疽)



<目录>外科卷下\胫部

<篇名>接骨发

属性:【方歌】接骨发如核桃形,腿肚之下硬胀疼,色红漫肿宜速溃,
迟损筋脉缺踵行。
【注】此证生于腿肚之下,接骨之上,胫骨与足后跟骨相接处
,故名接骨发,属膀胱经湿热凝结而成。初如核桃,其
硬如物打磕崩之状,急胀微疼,色红漫肿,脓宜速溃,
迟则脓毒损筋,筋脉既伤,腿缺踵行。踵行者,不能全
足践地,惟恃足指着力而行也。始终内外治法,俱按痈
疽肿疡、溃疡门。



<目录>外科卷下\胫部

<篇名>附阴疽

属性:【方歌】附阴疽发内踝上,初如红粟日增疼,坚硬赤肿渐如卵,
三阴交会湿热凝。
【注】此证生于内踝骨之上三寸,初如红粟,疼痛日增,坚硬
 赤肿,渐如鸡卵,系三阴交会湿热积聚而成。始终内、
外治法,俱按痈疽肿疡、溃疡门。但三阴交系纯阴之穴
,收敛迟缓,调养不可不慎。



<目录>外科卷下\胫部

<篇名>内踝疽、外踝疽

属性:【方歌】内外踝疽湿寒成,血涩气滞阻于经,三阳外侧三阴里,
初用宣通蒜灸灵。
【注】此二证生两足踝近腕之处,在内踝者名走缓,又名鞋带
疽;在外踝者名脚拐毒。着内踝骨,属三阴经脉络也;
外踝骨,属三阳经脉络也。俱由湿寒下注,血涩气阻而
成。其坚硬漫肿,皮色不变,时时隐痛,难于行立者,
初服疮科流气饮加牛膝、木瓜、防己以宣通之,外用蒜
片灸法以消之。发三阴经者,服内托黄耆汤;发三阳经
者,服内托羌活汤。若虚弱将欲作脓,跳痛无时者,俱
服十全大补汤,外敷乌龙膏。其肿溃治法,俱按痈疽肿
疡、溃疡门。
方剂:疮科流气饮(见背部附骨疽)
内托黄耆汤(见股部附骨疽)
内托羌活汤(见臀部上马痈)
十全大补汤(见溃疡门)
乌龙膏(见肿疡门)



<目录>外科卷下\胫部

<篇名>穿踝疽

属性:【方歌】穿踝疽由脾湿寒,里发串外踝骨间,有头属阳阴闷肿,
溃出清水废疾缠。
【注】此证由脾经湿寒下注,血涩气阻而成。先从里踝骨发起
,串及外踝,致令里外通肿,以有头为阳,易破;若惟
闷肿无头为阴,难溃。其证初起寒热往来,有红晕兼有
热也,宜服荆防败毒散;皮色不变者,服万灵丹。其余
肿溃治法,俱同内、外二踝疽。若溃出清水,或投方不
应,缠绵日久者,必成废疾,难治。
方剂:荆防败毒散(见项部脑疽)
万灵丹(见肿疡门)



<目录>外科卷下\胫部

<篇名>湿毒流注(附瓜藤缠)

属性:【方歌】湿毒流注腿胫生,顶如牛眼漫肿形,紫轻黑重脓水渍,
寒湿暑热在腠凝。
【注】此证生于腿胫,流行不定,或发一、二处,疮顶形似牛
眼,根脚漫肿,轻则色紫,重则色黑,溃破脓水浸渍,
好肉破烂,日久不敛。由暴风疾雨,寒湿暑火,侵在腠
理,而肌肉为病也。初觉急服防风通圣散,加木瓜、牛
膝、防己、苍术消之;若腿胫至晚发热者,宜服当归拈
痛汤,加牛膝。外治初搽三妙散,肿痛全消,换搽轻粉
散敛之即效。若绕胫而发,即名瓜藤缠,结核数枚,日
久肿痛,腐烂不已,亦属湿热下注而成,治法同前。
方剂:轻粉散
组成:轻粉(一钱五分) 黄丹
黄柏 密陀僧
高末茶 乳香(各三钱)
麝香(五分)
 共研末,先用葱熬汤洗患处,再搽此药。
【方歌】轻粉黄丹柏陀僧,末茶乳麝共研成,湿毒流注〔月廉〕
疮证,化腐除湿又止疼。
又方:防风通圣散(见头部秃疮)
当归拈痛汤(见股部腿游风)  
三妙散(见腹部脐痈)



<目录>外科卷下\胫部

<篇名>肾气游风

属性:【方歌】肾气游风腿肚生,红肿如云火烘疼,证由肾火蕴于内,
膀胱气滞外受风。
【注】此证多生于肾虚之人。腿肚红肿,形如云片,游走不定
,痛如火烘,由肾火内蕴,外受风邪,膀胱气滞而成也
。初服紫苏流气饮,次服槟榔丸;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