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 柔汗阴黄者, 此为脾绝也. 脉但浮
无胃, 汗出如油, 喘息不休者, 此为肺绝也. 唇吻反青, 四肢冷汗,
舌卷囊缩, 此为肝绝也. 面黑齿长枯垢, 溲便遗失者, 此为肾绝也.
水浆不入, 生无所赖也. 脉代散, 真气衰散也. 呃逆无休, 元气不藏
也.误发风温之汗, 因而成痉, 误发湿温之汗, 名曰重, 皆促人命
也.强发少阴汗, 动其经血, 从口鼻目出, 名曰下厥上竭. 以上皆死
之候也. 汗后狂言不食, 仍复发热, 不为汗衰, 脉躁疾者, 名曰阴阳
交,死之形也. 厥逆不回, 至七、八日即通, 身肤冷而躁, 无暂宁时
者,名为藏厥, 为阴邪盛极, 真阳飞越也. 凡厥逆而甚者, 多无脉,
服四逆、白通等汤, 脉微续者, 真阳渐复也, 脉暴出者, 回光反照也
.凡厥逆多下痢, 当不能食, 今反能食, 名曰除中. 中者, 胃也. 除
者,去也, 谓胃气已去, 即反能食, 亦无补于胃也. 故仲景曰: 除中
者死. 凡诸病人不能食, 忽然大能食而即死者, 亦此类也.



<目录>卷四\医宗金鉴三十八卷

<篇名>汇方

属性:桂枝汤 小建中汤 当归建中汤 黄耆建中汤 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
新加汤 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桂枝加附子汤 芍
药甘草汤 桂枝甘草汤
11.桂枝芍药草姜枣, 加饴归耆日建中, 加葛根汤加干葛, 新加倍芍
加参称. 当归四逆归通细, 更加吴萸姜用生, 加附子汤加附子, 去桂
去芍两名兴.
【注】桂枝汤, 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也. 根据本方倍芍药加
饴糖, 名小建中汤, 更加当归, 名当归建中汤, 更加黄耆, 名黄耆建
中汤. 根据本方加葛根, 名桂枝加葛根汤. 根据本方倍芍药加人参, 名桂
枝新加汤. 根据本方加当归, 通草, 细辛, 名当归四逆汤, 更加吴茱萸
,生姜, 名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根据本方加附子, 名桂枝加附子
汤. 根据本方去桂枝, 名芍药甘草汤. 根据本方去芍药, 名桂枝甘草汤.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 
苓桂术甘汤 茯苓甘草汤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12.桂枝去芍加苓术, 苓桂术甘去枣姜, 茯苓甘草生姜桂, 加枣除姜
除姜大枣汤.
【注】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 即桂枝, 甘草, 生姜, 大枣, 茯苓
,白术也, 根据本方减去大枣, 生姜, 即苓桂术甘汤也. 茯苓甘草汤,
即茯苓, 甘草, 桂枝, 生姜也, 根据本方加大枣减生姜, 即茯苓桂枝甘
草大枣汤也.
葛根汤 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二越婢一汤
13.葛根桂枝加麻葛, 合麻桂麻各半汤, 桂二麻一麻减半, 桂二越一
桂倍方.
【注】葛根汤, 即桂枝汤加麻黄, 葛根也. 桂枝麻黄各半汤, 即桂枝
汤,麻黄汤二方合剂也. 桂枝二麻黄一汤, 即桂枝汤合减一半麻黄汤
也.桂枝二越婢一汤, 即越婢汤合加一倍桂枝汤也.
麻黄汤 大青龙汤 越婢汤 越婢加附子汤 越婢加半夏汤
14.麻黄麻桂甘草杏, 加膏姜枣大青龙, 越婢大青减桂杏, 加附加半
风水清.
【注】麻黄汤, 麻黄, 桂枝, 甘草, 杏仁也. 根据本方加石膏, 生姜,
大枣, 名大青龙汤. 根据大青龙汤减桂枝, 杏仁, 名越婢汤, 治风水病
之肌热者. 若阳虚恶寒, 加附子, 名越婢加附子汤. 喘咳上气. 加半
夏,名越婢加半夏汤. 当分别而施治也.
麻黄加术汤 三拗汤 麻杏石甘汤
15.麻黄加术风湿痛, 三拗去桂喘寒风, 加膏麻杏石甘剂, 外寒内热
喘收功.
【注】麻黄加术汤, 即麻黄汤加白术也, 治风湿在表身痛. 麻黄汤去
桂枝, 名三拗汤, 治风寒表实而喘. 三拗汤加石膏, 名麻杏石甘汤,
治内热表寒无汗而喘.
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附子甘草汤
16.麻黄附子细辛汤, 减辛加草甘草方, 两感太阳少阴证, 能发表水
里寒凉.
【注】麻黄附子细汤, 即此三味也. 去细辛加甘草, 名麻黄附子甘草
汤.不但能发两感太阳, 少阴表热里寒之证, 且能发太阳, 少阴表水
里寒之肿也.
小青龙汤 附子汤 真武汤
17.桂芍干姜辛半味, 麻黄甘草小青龙, 附子术附参苓芍, 真武无
参有姜生.
【注】小青龙汤, 桂枝, 白芍, 干姜, 细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