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 筋骨取之而得者, 谓之沉脉. 此
以上, 下部位而得名也. 凡脉因部位而得名者, 皆统乎浮沉, 故曰部
位统属也. 心肺俱浮, 以皮毛取之而得者, 肺之浮也; 以血脉取之而
得者, 心之浮也. 故曰浮脉皮脉. 肝肾俱沉, 以筋平取之而得者, 肝
之沉也; 以至骨取之而得者, 肾之沉也. 故曰沉脉筋骨. 肌肉在浮沉
之间, 故曰候中也.
20.浮无力濡, 沉无力弱, 沉极力牢, 浮极力革.
【注】浮而无力谓之濡脉, 沉而无力谓之弱脉, 浮而极有力谓之革脉
,沉而极有力谓之牢脉.
21.三部有力, 其名曰实. 三部无力, 其名曰虚.
【注】浮, 中, 沉三部俱有力, 谓之实脉. 浮, 中, 沉三部俱无力,
谓之虚脉.
22.三部无力, 按之且小, 似有似无, 微脉可考.
【注】浮, 中, 沉二部极无力, 按之且小, 似有似无, 谓之微脉.
23.三部无力, 按之且大, 涣漫不收, 散脉可察.
【注】浮, 中, 沉三部极无力, 按之且大, 涣漫不收, 谓之散脉.
24.惟中无力, 其名曰芤, 推筋着骨, 伏脉可求.
【注】浮, 沉有力, 中取无力, 谓之芤脉. 推筋着骨, 按之始得, 谓
之伏脉. 以上十脉, 皆以部位而得名者, 故皆统于浮沉也.
25.三至为迟, 六至为数.
【注】一呼一吸, 谓之之一息. 一息三至, 谓之迟脉. 一息六至, 谓
之数脉. 此以脉之至数而得名也. 凡脉因至数而得名者, 皆统乎迟数
也.
26.四至为缓, 七至疾脉. 一息四至谓之缓脉, 一息七至谓之疾脉.
27.缓止曰结, 数止曰促. 凡此之诊, 皆统至数. 动而中止, 不能自
还, 至数不乖, 代则难痊.
【注】四至缓脉, 时而一止, 谓之结脉. 六至数脉, 时而一止, 谓之
促脉. 结促之脉, 动而中止, 即能自还. 若动而中止, 不能自还, 须
臾复动, 或十至或二, 三十至一止, 其至数不乖, 谓之代脉. 难痊,
谓不满五十动而止, 合经难痊之死脉也. 以上五脉, 皆以至数而得名
者, 故皆统于迟数也.
28.形状如珠, 滑溜不定. 往来涩滞, 涩脉可证.
【注】形状如珠, 滑溜不定, 谓之滑脉. 进退维艰, 往来滞涩, 谓之
涩脉. 此以脉之形状而得名也. 凡脉以形状而得名者, 皆统乎滑涩也 .
29.弦细端直, 且劲曰弦. 紧比弦粗, 劲左右弹.
【注】状类弓弦, 细而端直, 按之且劲, 谓之弦脉. 较弦则粗, 按之
且劲, 左右弹指, 谓之紧脉.
30.来盛去衰, 洪脉名显. 大则宽阔, 小则细减.
【注】上来应指而盛, 下去减力而衰, 谓之洪脉. 脉形粗大阔然, 谓
之大脉. 脉形细减如丝, 谓之小脉, 即细脉也.
31. 如豆乱动, 不移约约. 长则迢迢, 短则缩缩.
【注】其形如豆, 乱动约约, 动摇不移, 谓之动脉. 来去迢迢而长,
谓之长脉. 来去缩缩而短, 谓之短脉. 以上八脉, 皆以形状而得名者
,故皆统于滑涩也.
32.浮阳主表, 风淫六气, 有力表实, 无力表虚. 浮迟表冷, 浮缓风
湿, 浮濡伤暑, 浮散虚极, 浮洪阳盛, 浮大阳实, 浮细气少, 浮涩血
虚, 浮数风热, 浮紧风寒, 浮弦风饮, 浮滑风痰.
【注】浮, 阳脉主表. 风邪六气外因之病, 皆从表入, 故属之也. 浮
而有力, 表实风病也; 浮而无力, 表虚风病也. 迟, 寒脉也, 故曰表
冷. 缓, 湿脉也, 故曰风湿. 濡, 气虚脉也, 气虚则伤暑, 故曰浮濡
伤暑也. 散, 气散脉也, 气散则虚极, 故曰浮散虚极也. 浮洪, 阳盛
脉, 故曰阳盛也. 浮大, 阳实脉, 故曰阳实也. 细, 气少脉, 气少不
充, 故曰气少也. 涩, 血少脉, 血少枯滞, 故曰血虚也. 数, 热脉也
,故曰风热. 紧, 寒脉也, 故曰风寒. 弦, 饮脉也, 故曰风饮. 滑,
痰脉也, 故曰风痰.
33.沉阴主里, 七情气食. 沉大里实, 沉小里虚, 沉迟里冷, 沉缓里
湿, 沉紧冷痛, 沉数热极, 沉涩痹气, 沉滑痰食, 沉伏闭郁, 沉弦饮
疾.
【注】沉, 阴脉主里. 七情气食内因之病, 皆由里生, 故属之也. 大
,有余脉也, 故曰里实. 小, 不足脉也, 故曰里虚. 迟, 寒脉也, 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