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一升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 ( 擘 ) 十二枚, 右四味,
以水七升, 煮取二升, 温服七合, 日三服.
【集注】罗谦甫曰: 仲景救阳诸法, 于少阴四逆汤必用姜附; 通脉四
逆汤倍加干姜, 其附子生用; 附子汤又加生附至二枚. 所以然者, 或
壮微阳使之外达, 或招飞阳使之内返, 此皆少阴真阳失所, 故以回阳
为亟也. 至其治厥阴, 则易以吴茱萸, 而并去前汤诸药, 独用人参,
姜, 枣者, 盖人身厥阴肝木虽为两阴交尽, 而一阳之真气实起其中,
此之生气一虚, 则三阴浊气直逼中上, 不惟本经诸证悉具, 将阳明之
健运失职, 以至少阴之真阳浮露而吐痢, 厥逆, 烦躁欲死, 食谷欲呕
,种种丛生矣. 吴茱萸得东方震气, 辛苦大热, 能达木郁, 直入厥阴
,降其盛阴之浊气, 使阴翳全消, 用以为君. 人参秉冲和之气, 甘温
大补, 能接天真, 挽回性命, 升其垂绝之生气, 令阳光普照, 用以为
臣.佐姜, 枣和胃而行四末. 斯则震坤合德, 木土不害, 一阳之妙用
成,而三焦之间无非生生之气矣, 诸证有不退者乎? 盖仲景之法, 于
少阴则重固元阳, 于厥阴则重护生气, 学者当深思而得之矣.



<目录>卷三\删补名医方论八卷

<篇名>乌梅丸

属性: 治厥阴病消渴, 气上撞心, 心中疼热, 饥而不欲食,
食即吐蛔. 又主久痢.
乌梅三百个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一斤 当归四两 附子六两
 蜀椒 ( 去汁 ) 四两 桂枝六两 人参六两 黄柏六两, 右十味,
异捣筛, 合治之. 以苦酒浸乌梅一宿, 去核蒸之, 五升米下, 饭热捣
成泥, 和药令相得, 纳臼中, 与蜜杵二千下, 丸如梧桐子大. 先食饮
服十丸, 日三, 稍加至二十丸, 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集注】柯琴曰: 六阴惟厥为难治. 其本阴, 其标热, 其体木, 其用
火,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或收, 或散, 或逆, 或从, 随所利而行
之,调其中气使之和平, 是治厥阴法也. 厥阴当两阴交尽, 又名阴之
绝阳, 宜无热矣. 第其具合晦朔之理, 阴之初尽即阳之初生, 所以厥
阴病热, 是少阳使然也. 火王则水亏, 故消渴气上撞心, 心中疼热;
气有余便是火也. 木胜则克土, 故饥不欲食. 虫为风化, 饥则胃中空
虚,蛔闻食臭出, 故吐蛔也. 仲景立方, 皆以甘辛苦味为君, 不用酸
收之品, 而此用之者, 以厥阴主肝木耳. 『洪范』曰: 木曰曲直作酸
.『内经』曰: 木生酸, 酸入肝. 君乌梅之大酸, 是伏其所主也. 配
黄连泻心而除疼, 佐黄柏滋肾以除渴. 先其所因也. 连柏, 治厥阴阳
邪则有余, 不足以治阴邪也. 椒, 附, 辛, 姜大辛之品并举, 不但治
厥阴阴邪, 且肝欲散, 以辛散之也. 又加桂枝, 当归, 是肝脏血, 求
其所属也. 寒热杂用, 则气味不和, 佐以人参, 调其中气. 以苦酒浸
乌梅, 同气相求, 蒸之米下, 资其谷气. 加蜜为丸, 稍与而渐加之,
缓则治其本也. 蛔, 昆虫也, 生冷之物与湿热之气相成, 故药亦寒热
互用, 且胸中烦而吐蛔, 则连, 柏是寒因热用也. 蛔得酸则静, 得辛
则伏, 得苦则下, 信为治虫佳剂. 久痢则虚, 调其寒热, 酸以收之,
下痢自止.



<目录>卷三\删补名医方论八卷

<篇名>赤石脂禹余粮汤

属性: 治久痢不止, 大肠虚脱, 服理中丸而利益甚者.
赤石脂 ( 捣碎 ) 一斤 禹余粮 ( 捣碎 ) 一斤, 右二味, 以水六升
,煮取二升, 去滓, 分温三服.
【集注】柯琴曰: 甘姜, 参, 术可以补中宫元气之虚, 而不足以固下
焦脂膏之脱. 此痢在下焦, 故不得以理中之剂收功矣. 然大肠之不固
,仍责在胃, 关门之不闭, 仍责在脾. 二石皆土之气所结, 实胃而
涩肠, 急以治下焦之标者, 实以培中宫之本也. 要知此证土虚而火不
虚,故不宜于姜, 附. 若湿甚而虚不甚, 复痢不止者, 故又当利小便
也.



<目录>卷三\删补名医方论八卷

<篇名>白头翁汤

属性: 治厥阴热痢, 下重, 脉沉弦, 渴欲饮水者.
白头翁三两 黄连三两 黄柏三两 秦皮三两, 右四味, 以水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