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 损其肺者益其气. 肺主诸气故也. 然火与元气不两立,
故用人参, 甘草甘温而补气, 气壮火自消, 是用少火生气之法也. 若
夫火燥郁于肺, 非佐甘寒多液之品, 不足以滋肺燥, 而肺气反为壮
火所食, 益助其燥矣. 故佐以石膏, 麦冬, 桑叶, 阿胶, 胡麻仁辈,
使清肃令行, 而壮火亦从气化也. 经曰: 肺苦气上逆, 急食苦以降之
.故又佐以杏仁, 枇杷叶之苦以降气. 气降火亦降, 而制节有权; 气
行则不郁, 诸痿, 喘, 呕自除矣. 要知诸郁, 则肺气必大虚, 若泥
于肺热伤肺之说而不用人参, 郁必不开, 而火愈炽, 皮聚毛落, 喘咳
不休而死矣. 此名之救肺, 凉而能补之谓也. 若谓实火可泻, 而久服
芩,连, 苦从火化, 亡可立待耳.



<目录>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篇名>麦门冬汤

属性: 火逆上气, 咽喉不利, 止逆下气者主之.
麦门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参三两 甘草二两 粳米三合 大枣十二
枚 , 右六味 , 以水一斗二升, 煮取六升, 温服一升; 日三服, 夜
一服.
【集注】喻昌曰: 此方治胃中津液干枯, 虚火上炎, 治本之良法也.
夫用降火之药而火反升, 用寒凉之药而热转炽者, 徒知与火热相争,
弗知补正气以生津液, 不惟无益而反害之矣. 凡肺病有胃气则生, 无
胃气则死. 胃气者, 肺之母气也. 本草有知母之名, 谓肺藉其清凉,
知清凉为肺之母也. 又有贝母之名, 谓肺藉其豁痰, 豁痰为肺之母也
.然屡施于火逆上气, 咽喉不利之证, 而屡不应者, 名不称矣. 孰知
仲景妙法, 于麦冬, 人参, 甘草, 大枣, 粳米大补中气以生津液队中
,又增入半夏辛温之味, 以开胃行津而润肺, 岂特用其利咽下气哉!
顾其利咽下气, 非半夏之功, 实善用半夏之功也.



<目录>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篇名>人参清肺汤

属性: 治肺胃虚寒, 咳嗽喘急, 坐卧不安. 并治久年劳嗽
,吐血腥臭.
人参 阿胶 骨皮 知母 乌梅 粟壳 炙草 杏仁 桑皮各等分加
枣子, 煎服.



<目录>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篇名>人参定喘汤 

属性:人参 麻黄 阿胶 五味 粟谷 甘草 半夏麴各一钱 桑皮二钱生
姜三片, 水煎服.



<目录>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篇名>人参泻肺汤

属性: 治肺经积热上喘, 胸膈胀满痰多, 大便涩.
人参 黄芩 栀子 砜恰”『伞「什荨×翘 杏仁 桑皮 大黄 
桔梗水煎服.
【集注】王又原曰: 经云: 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又肺为娇脏, 其不
堪破耗也明矣. 自肺热伤肺之说行, 曰保肺补肺, 众共哗之; 曰清肺
泻肺, 乐与和之. 岂知古人清肺, 泻肺等汤, 而必皆以人参立名, 夫
亦可晓然于肺气之不可耗, 而人参之在所必用也. 肺体清而法天, 下
济而司降令, 一切浑浊不得上干者, 皆胸中之气健运行而不息也. 若
肺气稍弛, 则降下失令, 浑浊之气遂逆上行, 此为咳嗽为喘急, 肺叶
胀举, 胸膈紧痛, 移热大肠, 大便艰涩, 种种显有余之象, 实种种为
不足之征. 故不问内伤外感, 为热为寒, 要以人参保定肺气为主. 或
佐骨皮, 知母, 阿胶滋之, 鸟梅, 五味, 罂粟壳敛之, 半夏??, 生姜
降之, 杏仁, 桑皮, 枳壳, 桔梗利之, 栀子, 黄芩, 连翘凉之, 麻黄
,薄荷发之, 大黄下之, 总恃人参之大力, 握枢而运, 已入之邪易出
,而将来之邪无从入也. 肺邪得诸药以俱出, 而肺气不随诸药以俱出
也.然则人参亦何尝伤肺, 乃畏而不敢用耶? 又谓风寒咳嗽, 忌用五
味子; 嗽用粟壳, 止嗽如神, 切肺如刀. 然此无本之言, 不知始自何
出, 皆因不读本草, 不知药之性味功能, 以讹传讹也. 近世之医,
亦不能辨, 惟识者察之.



<目录>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篇名>泻白散 

属性:治肺气郁热, 咳嗽而喘, 面肿身热. 桑白皮 地骨皮 甘草水煎服.
【集注】季楚重曰: 经云: 肺苦气上逆. 上逆则上焦郁热, 气郁生涎
,火郁生热, 因而制节不行, 壅甚为喘满肿嗽. 白者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