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饮。『饮篇』云,呕家本渴,渴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
之。
@@@
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
【注】
此详诸呕吐之病,以明其治也。呕者,有声有物之谓也;吐者,有物无声之谓也。凡
诸呕吐,饮食不得下咽者,主之小半夏汤,降逆安胃也。
【集注】
赵良曰:呕吐谷不得下者,有寒有热,不可概论也。食入即吐,热也;朝食暮吐,寒
也。此则非寒非热,由中焦停饮,气结而逆,故用小半夏汤。
沈明宗曰:此痰饮多而致呕之方也。外邪内入而呕,必自饮食稍进;此痰饮多而外邪
少,拒格胸胃之间,气逆而谷不得入,故用生姜散邪,半夏以消痰饮而止呕逆。



<目录>卷三\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篇名>小半夏汤方

属性:(见痰饮中)
@@@
呕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者解,急与之,思水者,猪苓散主之。
【注】
此详申上条饮呕,以明其治也。呕吐病后,则伤膈上津液,若思水者,急与饮之,不
复呕吐者,是病去胃和自解也。思水者,与饮之而仍呕吐者,是病未除而有水饮也。
主之猪芩散者,利水以止呕吐也。
【集注】
程林曰:上章言先呕□渴,此为欲解;今呕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者解,亦与上证不
殊,故急与之以和胃。然思水之人,又有得水而贪饮,则胃中热少不能消水,更与人
作病,故思水者,用猪苓散以散水饮。
魏荔彤曰:呕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者,欲解之征也,即论中所言,先呕后渴,此为
欲解之义也。急与之,呕吐后伤津液,水入而津液可复也。若夫未曾呕吐即思水者,
即论中所言,先渴□呕之证也,是为水停心下,应治其支饮,而渴方愈也。主以猪苓
散,利水补土,以治湿邪者,治渴而即以治上逆之呕吐也。



<目录>卷三\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篇名>猪苓散方

属性:猪苓 茯苓 白术各等分
右三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注】
呕而腹满是有里也,主之大柴胡汤,攻里以止呕也;今呕而发热,是有表也,主之小
柴胡汤,和表以止呕也。
【集注】
程林曰:经曰: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夫呕家未有发热者,以发热属半表半里,
故与小柴胡汤以和之。
李□曰:伤寒发热者为表证,然邪欲侵里,里气拒而不纳,则逆而作呕,此半表半里
证也。小柴胡为治半表半里,和解之剂。



<目录>卷三\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篇名>小柴胡汤方

属性: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 半夏半升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
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注】
呕而心烦,心中懊□,内热之呕也。今呕而脉弱,正气虚也,小便复利,中寒盛也。
身有微热而复见厥,曰难治者,此为寒盛格热于外,非呕而发热者比,故以四逆汤胜
阴回阳也。
【集注】
高世蛟唬号徽咚去寒犹在上,小盒饭少,今复利者,寒亦在下也。脉弱者,气衰于
内,身微热者,格阳于外。呕证如是,则上下寒而内外虚,若见手足逆冷而厥者,则
表里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故为难治。四逆汤主之,生附子壮火回阳以治厥,干姜温
脾暖胃以治呕,甘草安中调上下以治内外也。



<目录>卷三\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篇名>四逆汤方

属性:附子(生用)一枚 干姜一两半 甘草(炙)二两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 枚,干姜三两

@@@
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
【注】
呕逆之气上冲于胸,胸中气实,则不受邪,必不满也;若胸中气虚,客寒邪气得以留
连,故胸满也。主之吴茱萸汤,补正气,降邪气也。
【集注】
徐彬曰:胸乃阳位,呕为阴邪,使胸之阳气足以御之则不呕,呕亦胸中无恙也,乃呕
而胸满,是胸虚邪客,不但胃不和矣。虚邪属阴,故以吴茱萸之苦辛温,善驱浊阴者
为君,人参补虚为佐,而以姜枣宣发上焦之正气也。



<目录>卷三\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篇名>茱萸汤方

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