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快,胸满太息而稍宽者,气滞之胸
满也。今病人无寒热他病,惟胸满、唇痿、舌青、口燥、漱水不欲咽,乃瘀血之胸满
也。唇、舌、血华之处也,血病不荣,故痿瘁色变也。热在血分,故口燥漱水不欲咽
也。脉微大来迟,阴凝之诊,则当腹满,今腹不满,询之其人,言我满在胸不在腹也
,与上如是之证推之,为有瘀血也。
@@@
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当下之。
【注】
此承上文互详证脉,以明其治也。如热状,即所谓心烦胸满,口干燥渴之热证也。其
人当得数大之阳脉,今反见沉伏之阴脉,是为热伏于阴,乃瘀血也。瘀血者当下之,
宜桃核承气、抵当汤、丸之类也。
【集注】
李□曰:血瘀内无实热,故外证但如热状,而其脉不数疾,反无热也。烦满者,血瘀
经气不舒;燥渴者。血瘀津液不布。血属阴,瘀则脉伏于内,故为阴伏。当下之,以
去瘀生新也。
@@@
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
散主之。
【注】
先便后血,此远血也,谓血在胃也,即古之所谓结阴,今之所谓便血也。先血后便,
此近血也,谓血在肠也,即古之所谓肠菸痔下血,今之所谓藏毒、肠风下血也。一
用黄土汤以治结阴之血,从温也:一用赤小豆当归散以治藏毒之血,从清也。
【集注】
赵良曰:肠胃阳明经也,以下血言,胃居大肠之上,若聚于胃,必先便后血,去肛门
远,故曰远血。若聚大肠,去肛门近,故曰近血。故治远血黄土汤主之,治近血赤小
豆当归散主之。



<目录>卷二\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篇名>黄土汤方

属性:甘草 干地黄 白术 附子(炮) 阿胶 黄芩各三两 □中黄土半筋
右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二服。



<目录>卷二\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篇名>赤小豆当归散

属性:(方见狐惑)
@@@
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击,此名曰革,
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
【注】
详见『伤寒・辨脉篇』内,不复释。
@@@
火邪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按】
此方是治火逆惊狂者,与首条之脉动惊病不合,必是错简。



<目录>卷二\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篇名>桂枝救逆汤方

属性:桂枝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三两 牡蛎(熬)五两 龙骨四两 大枣十二枚
蜀漆(洗去腥)三两
右为末,以水一斗三升,先煮蜀漆,减一升,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
@@@
心下悸者,半夏麻黄丸主之。
【按】
此方是治寒水心下悸者,与首条之脉弱悸病不合,必是错简。



<目录>卷二\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篇名>半夏麻黄丸方

属性:半夏 麻黄等分
右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饮服三丸,日三服。



<目录>卷三

<篇名>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属性:@@@
夫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脉双弦者
,寒也,皆大下后,里虚,脉偏弦者,饮也。
【按】
此条微者短气之下,古本有「脉双弦者,寒也」等句,文义不属,当另分为一条在后

【注】
凡病人食少饮多,小便利者,为消渴病;小便不利者,为留饮病。留饮者,即今之停
水饮病也。若水停上焦胸中,则壅肺气不得降,故暴喘满也;若水停中焦心下,甚者
则凌心,故病悸动不安,微者则碍肺,故病呼吸短气;若水停下焦少腹,则不输膀胱
,故必苦里急也。仲景于此,但言上、中二焦,不及下焦者,非略之也,谓已详于『
伤寒论』中也。
【集注】
程林曰:饮水多,则水气停泛于胸膈,必暴喘满也。凡人食少饮多,则胃土不能游溢
精气,甚者必停于心下而为悸。微者则阻于胸膈而为短气也。
@@@
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茯苓汤主之。
【注】
水停心下,中焦部也,中焦属胃,故不止病悸、短气,而亦病呕也。病悸短气者,是
水停胃外,从膈下而上干于胸也。病呕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