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应旄曰:夫满因热入气分,而蓄及津液者,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则知其所蓄非
津液也,乃血也。血因热而满结,故用抵当汤,变易为丸,煮而连滓服之,使之直达
血所,以下旧热,荡尽新瘀,乃除根耳!



<目录>卷一\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

<篇名>抵当丸方

属性:水蛭(熬)二十个 □虫(熬,去翅、足)二十个 桃核(去皮、尖)二十五个 大
黄三两
右四味,捣筛为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时当下血,若不下者更
服。
【集解】
柯琴曰:膀胱为府,血本无所容蓄者也。少腹者,膀胱之室也。热结□满,当小便不
利,而反利者,是病不在膀胱之内,而在少腹之内也。其随经之荣血,因瘀热结于少
腹之里,而非膀胱之里也。所以小便虽利,而□满急结如故,是蓄血瘀于少腹也。热
淫于内,神魂不安,故发狂;血瘀不行,则荣不运,故脉微而沉;荣不运则气不宣,
故脉沉而结也。荣气不周于身,则身黄。消谷善饥者,胃火炽盛也;大便反易者,血
之濡也;色黑者,蓄血之化也;善忘者,血不荣智不明也,此皆瘀血之征,非至峻之
剂,不足以抵其巢穴,而当此重任,故立抵当汤。蛭虫之善饮血者,而利于水,□虫
之善吮血者,而猛于陆,并取水陆之善取血者以攻之,同气相求;更佐以桃核之苦温
,推陈致新,大黄之苦寒,荡涤邪热,故名抵当也。若热虽盛而未狂,少腹满而未□
,则宜小其制为丸,以缓治之。若外证已解,少腹急结,其人如狂者,是又为转属阳
明之证,用调胃承气加桃核、桂枝之行血者于其中,以微利之,使胃和则愈矣。此桃
核承气所以为治之缓也。
@@@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
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注】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先下后汗,治失其序矣。邪热陷入,心下痞结,法当攻里。若
恶寒者,为表未尽也,表既未尽,则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
枝汤者,以其为已汗已下之表也。攻痞以大黄黄连泻心汤者,以其为表解里热之痞也

【集注】
『活人书』云:大抵结胸、痞皆应下,然表未解者,不可攻也。
方有执曰:表非初病之表,乃下后复汗,疏缓其表之表也。解犹救也,如解渴、解急
之类是也。解表与发表不同,伤初病之表当发,故用麻黄汤;此以汗后之表当解,故
曰宜桂枝汤。
张璐曰:大下之后复发汗,先里后表,颠倒差误。究竟已陷之邪痞结心下,证兼恶寒
,表邪不为汗衰,即不可更攻其痞,当先行解肌之法以治外,外解已后,乃用大黄黄
连攻其邪热凝聚之痞,方为合法。



<目录>卷一\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

<篇名>大黄黄连泻心汤方

属性: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右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方解】
痞□虚邪,而用大黄、黄连,能不起后人之疑耶?然仲景使人疑处,正是使人解处。
盖因后人未能细玩,不得其法,竟煎而服之,大悖其旨矣。观其以滚沸如麻之汤,渍
大黄、黄连,须臾绞去滓,仅得其无形之气,不重其有形之味,是取其气味俱薄,不
大泻下。虽曰攻痞,而用攻之妙,不可思议也。
@@@
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
【注】
伤寒脉浮紧,不汗而下之,浮紧之脉,变为沉紧,是为寒邪内陷作痞之诊也。按之自
濡者,谓不□不痛,但气痞不快耳。此甘草泻心汤证也。
【集注】
程应旄曰:误下成痞,既误在证,尤误在脉,则救之之法,仍当兼凭夫脉与证而定治
矣。紧反入里,则浮紧变为沉紧,表邪陷入而不散,徙怫郁于心下,故作痞。
@@@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按】
濡字上当有「不」字。若按之濡,乃虚痞也,补之不暇,岂有用大黄泻之之理乎?
【注】
此承上条以互明之也。按之自濡者,但气痞耳!若心下痞,按之不濡,此为可攻之热
痞也。然其脉,关上不沉紧而浮,则是所结之热亦浅,未可峻攻也,故以大黄黄连泻
心汤主之。
@@@
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注】
心下□痛,结胸也。□而不痛,心下痞也。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非表不解,乃表
阳虚也。故以大黄、黄连、黄芩泻痞之热,附子温表之阳,合外寒内热而兼治之,其
妙尤在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