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硬,名曰阴结也,期十四日当剧。
少阴病,但欲寐,腹胀不大便者,承气汤主之。(论见但欲寐。)



<目录>卷之三十一・伤寒部\阳明病

<篇名>胃实续法

属性:〔《集》〕伤寒大便不通∶期门(一云章门) 照海
〔海〕已寒丸 治阴症服四逆,数日不大便,躁渴者。(方见躁条。)



<目录>卷之三十一・伤寒部\阳明病

<篇名>自汗

属性:〔成〕自汗者,谓不因发散而自然汗出也。
问曰∶阳明外症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
恶寒,何也?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也。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
居中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伤寒转属阳明者,其人 然微
汗出也。
〔《本》〕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汗出身热不恶寒,便谵语者,宜承气汤。
(论见谵语。)
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许〕有人患伤寒,目痛,鼻干,不得卧,大便不通,尺寸脉俱大,已数日。一夕汗出,予谓速以大柴胡
汤下之,医骇曰∶阳明自汗,津液已涸,法当用蜜煎,何苦须用下药。予谓曰∶子虽知蜜煎为稳当,还用大
柴胡汤,此仲景不传之妙,公安能知之。予力争,竟投大柴胡汤二帖,愈。仲景论阳明之病,多汗者,急下之。
人多谓已是自汗,若又下之,岂不表里俱虚。又如论少阴云,少阴病一二日,口干燥者,急下之。人多谓病发
于阴,得之日浅,但见干燥,若更下之,岂不阴气愈甚。举此二端,则其可疑者不可胜数,此仲景之书,世人
罕能读也。予谓仲景称急下之者,亦犹急当救表急当救里之说。凡称急者有三变。谓才觉汗未至津液干燥,
便速下之,则为径捷,免致用蜜煎也。若胸中识得了了,自无可疑,若未能了,误用之,反不若蜜煎之为稳
也。
阳明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心愦愦,反谵语。若
加烧针,必怵惕,躁不得眠。若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 ,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若渴欲饮
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注云∶脉浮
发热口苦者,邪在表;脉紧自汗腹瞒不恶寒者,邪在里,此表里俱有邪宜和解。)
阳明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调,其人骨节疼,翕翕如有热状,奄然发狂, 然汗出而解,此水不胜谷
气,与汗共并,脉紧则愈。
阳明病,若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 然汗出,此欲作痼瘕,必大便初硬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
水谷不别故也。
太阳病,发热汗出,不恶寒者,为柔 。(论见 。)太阳病,吐后汗出,不恶寒,发热,关上脉
细数,曰小逆。
(论见发热。)
汗出身热不恶寒,里症,前条阳明病是也。汗出身热恶风寒者,宜桂枝汤。(论见发热。)兼项强
痛者,桂枝加葛根汤。(论见项强。)兼骨节烦疼,不得屈伸,小便不利者,甘草附子汤。(论见风湿身热条。)
若发汗后遂漏不止,恶风者,桂枝附子汤。(论见后条。)若夏月中暑,自汗,身热恶寒,脉微弱,口
渴足冷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方论见中者。)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汗出心下痞满有二症∶其痞按之濡软不痛而恶寒者,宜附子泻心汤;其痞按之硬,引胁痛,而身体不恶寒
者,宜十枣汤。(方论见痞条。)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x桂枝加附子汤\x
附子(制,一个) 桂枝(去皮,二两) 生姜(一两半) 甘草(炙,一两) 大枣(六枚)
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温服。
〔许〕有一人得太阳症,因发汗,汗不止,恶风,小便涩,足挛而不伸。予诊其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
虚。予曰∶在仲景方中有两症,大同而小异。一则小便难,一则小便数,用药少瘥,即有千里之失。仲景第七
症云∶太阳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第十六症云∶伤寒
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以桂枝汤攻表,此误也,得之便数,咽中干,烦躁吐逆。
一则漏风小便难,一则自汗小便数,或恶风,或恶寒,病各不同也。予用第七症桂枝加附子汤,三啜而汗止,
佐以甘草芍药汤,足便得伸。
二阳并病,太阳病发汗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其人面赤,躁烦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