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冬寒每服不去节麻黄半分,
先煎去沫,下诸药。
〔丹〕喘有阴虚自小腹下火起而上者,亦有痰火冲上者,宜四物汤加青黛、竹沥、陈皮,入童便煎服。
〔垣〕调中益气汤加减法。(方见治虚实条。)
如秋冬月胃脉四道为冲脉所逆,并胁下少阳脉二道而反上行,病名曰厥逆,其证气上冲咽不得息,而喘息
有音不得卧,加茱萸五分或一钱,汤洗去苦,观厥气多少而用之。如夏月有此证,为大热也,盖此证随四时
为寒热温凉,宜以酒黄连、酒黄柏、酒知母各等分为细末,熟汤丸如桐子大,每服二百丸,白汤送下,空心
服,仍多饮热汤,服毕少时,便以美食压之,使不得胃中停留,直至下元以泻冲脉之邪也。大抵治饮食劳倦
所得之病,乃虚劳七损证也,当用温平甘多辛少之药治之,是其本法也。如时上见寒热病,四时症也。又或
将理不如法,或酒食过多,或辛热之食作病,或寒冷之食作病,或居大寒大热之处益其病,当临时制宜,暂
用大寒大热治法而取效,此从权也,不可以得效之故而久用之,必致夭横矣。《黄帝针经》曰∶从下上者,引
而去之。上气不足,推而扬之。盖上气者,心肺上焦之气,阳病在阴,从阴引阳,宜以入肾肝下焦之药引甘
多辛少之药,使升发脾胃之气,又从而去邪气于腠理皮毛也。又曰∶视前痛者,当先取之。是先以缪刺泻其
经络之壅塞者,为血凝而不流,故先取之而后治他病。
\x加减泻白散\x 治阴气在下,阳气在上,咳呕喘促。
桑白皮(一两) 青皮(二两) 茯苓(三钱) 地骨皮(七钱) 甘草 陈皮 五味 人参(各五分)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入粳米数十粒同煎,去渣温服,食后。
平居则气平和,行动则气促而喘者,亦冲脉之火。予族兄六旬有余,素有喘证,或唾吐血痰,平居时则不
喘,稍行动则气促喘急。以黄柏知母滋肾丸,空心服七八十丸,其证大减。此黄柏、知母能泄冲脉之火者,如
此效也。
〔丹〕治卒上气喘鸣息便欲死者,研韭汁饮一升,瘥。盖韭去胸中恶血滞气。
〔《食》〕主上气咳嗽,胸膈妨满气喘。桃仁二两去皮尖,以水一升,研取汁,和粳米二合,煮粥食之。
诸气愤郁,皆属于肺。(全文见诊 王注云∶愤,谓愤郁奔迫也。)
〔《简》〕治肺气喘嗽。马兜铃二两,只用里面子,去壳,秋石半两,入碗内和匀,慢火炒干,甘草一两
炙,二味为末一钱,水一盏,煎六分,温呷,以药末含,咽津亦得。(《衍义》云∶治肺气愈。)
〔垣〕\x加减三奇汤\x 治咳气喘上气,痰涎喘促,胸膈不利。
桔梗 半夏 陈皮 甘草 青皮 杏仁 人参 五味子(各等分)
上 咀,每服四钱,水二盏,姜二片,煎至一盏,去渣,通口食后服。
〔罗〕\x紫参散\x 治形寒饮冷伤肺,喘促痰涎,不得安卧。
粟壳(一两,蜜炒黄色) 麻黄 桔梗 紫参 甘草(炙) 五味(各五钱)
上 咀,每服四钱,水二盏,姜三片,同煎去渣,食后服。
〔云〕\x清金汤\x 治男妇不拘远近肺气咳嗽,上气喘急,喉中涎声,胸满气逆,坐卧不安,饮食不下。
粟壳(蜜炙) 人参 甘草(各半两) 陈皮 茯苓 杏仁 阿胶(炒) 五味子 桑白皮 薏苡仁
紫苏 百合 贝母(去心) 半夏曲 款冬花(各一两)
上 咀,每服五钱,姜三片,枣二枚,乌梅一个,水煎,临卧服。
肺虚则少气而喘。经云∶秋脉者肺也。秋脉不及,则喘,呼吸少气而咳,上气见血,下闻病音。其治法则
门冬、五味、人参之属是也。肺痹肺积,则久喘而不已。经云∶淫气喘息,痹聚在肺。又云∶肺痹者,烦满喘
而呕,是肺痹而喘。治法或表之,或吐之,使气宣通而愈也。《难经》又云∶肺之积名息贲,在右胁下如杯,久
不已,令人喘咳,发肺痈。治法则息贲丸能磨其积是也。
胃喘则身热而烦。经云∶胃为气逆。又云∶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入六腑则身热不时卧,
上为喘呼。又云∶阳明厥则喘而 , 则恶人,或喘而死者,或喘而生者,何也?厥逆连脏则死,连经则生是
也。 ,王注谓热内郁而烦。凡此胃喘治法,宜加减白虎汤之类是也。
肾喘则呕咳。经云∶少阴所谓呕咳上气喘者,阴气在下,阳气在上,诸阳气浮,无所根据从,故呕咳上气喘
也。东垣治以泻白散是也。
运气 喘者有三∶
一曰金助肺盛而喘。经云∶岁金太过,病甚则喘咳气逆,肩背痛。又云∶岁金太过曰坚成,坚成之纪,其
病喘喝,胸凭仰息。治以温剂是也。
二曰火攻肺虚而喘。经云∶岁火太过,炎暑流行,肺金受邪,民病少气咳喘,上临少阴少阳,咳喘息鸣。
又云∶少阴司天,热淫所胜,病寒热喘咳,甚则肺胀,大腹满膨膨而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