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香
附末神曲为丸,姜汤送下。
治气噎,不下饮食。
枇杷叶(去毛,炙) 青皮(去y) 陈皮(去白)
上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五片.同煎至六七分,温服,不计时候。
治膈气噎不下饮食。用陈皮去白,不拘多少,用大蒜研细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温米饮
下,食后,日三服。
〔《金匮玉函》〕五噎心膈,气滞烦闷,吐逆,不下食,芦根五两锉,水三大盏,煮二盏,去渣温服。
〔罗〕\x汉防已散\x 治五噎。
汉防己(五钱) 官桂(一两) 细辛(七钱半) 陈皮(去白,一两) 羚羊角(末) 紫苏(各七钱半) 杏
仁(汤洗,去皮尖,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生姜三片,水煎,日二。
〔《本》〕治五种积气及五噎,胸膈不快,停痰宿饮,\x缠金丹\x。
丁香 木香 沉香 槟榔 官桂 胡椒 砂(研) 白丁香(各一钱) 白豆蔻 飞矾(各一钱,
研) 马兜铃 南星 五灵脂 栝蒌根 半夏(各半两) 朱砂(三钱,留半为衣)
上为细末,入二味研药和勺,生姜汁煮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丸,生姜汤下,或干嚼萝卜汤下。
治气食忧劳思虑,\x五噎膈气丸\x。
麦门冬 甘草(各五钱) 人参(四钱) 桂心 细辛 川椒 远志(去心,炒。各三钱) 附子 干姜(各二钱)
上为末,炼蜜丸,如鸡豆大。绵裹二丸含化,食后日三、夜三服。胸中当热,七日愈。
治气食忧劳思虑,\x五噎膈气丸\x。
半夏 桔梗(各一两) 肉桂 枳壳(各两半)
上细末,姜汁面糊丸,如桐子大。姜汤下三十丸,食后临卧服。
〔无择〕《广五行记》永徽中有僧惟则,病噎不能食,谓诸弟子曰∶吾死后便可开吾胸喉,视有何物。自
经而卒。弟子果开视胸中,得一物形似鱼而有两头,遍体皆肉鳞。弟子置碗中,跳跃不止,戏以诸味,皆随化
尽。时夏中盛蓝作淀,适有一僧,以淀置器中,此虫遂绕器中走,须臾化为水。此乃虫瘕,非五噎比。后人因
以蓝治噎,误矣。
〔子和〕沈丘王宰妻,病胸膈不利,口流涎沫,自言咽下胃中常有雷声,心间时作微痛,又复发昏。胸乳
之间,灸瘢如棋。化痰利膈等药,服之三载,病亦依然。其家知戴人痰药不损,来求之。一涌而出雪白虫一条,
长五六寸,有口鼻牙齿,走于涎中。病者恶而断之,中有白发一茎。此正与徐文伯所吐宫人发瘕一同,虫
出立安。
运气 噎皆属燥。经云∶阳明司天之政,民病咳嗌塞。又云∶阳明之胜,内余嗌塞,胸中不便,嗌塞而咳。
又云∶阳明司天清复,内余噎塞者是也。
上按运气,皆以嗌塞生于燥。嗌塞者,噎病也。丹溪皆以噎病生于血槁,血槁则燥矣。得病情合经旨者,
丹溪一人也。
〔禹锡〕头垢治噎,酸浆水煎膏用之,立愈。
〔《圣》〕治膈气,咽喉噎塞,饮食不下。用碓觜上细糠,蜜丸如弹子大。不时含一丸,咽津下。
〔孙〕治噎欲发时,衔鸬 鸟嘴遂下。《外台秘要》同。
〔《圣》〕治噎病。用野狼结喉骨曝干,杵末,入半钱于饭、饮内食之,妙。
〔《摘》〕五噎。吞酸多唾,呕吐不止∶天突(五分,留三呼,得气即泻三吸)。通关(在中脘旁各五分,
针入八分,左捻能进饮食,右捻能和脾胃。许氏云∶此穴一针四效,凡下针后,良久觉脾磨食、觉针动为一效。
次针破病根,腹中作声为二效。次觉流入膀胱为三效。又次觉气流行腰后骨空间为四效。)
〔《撮》〕治五噎∶ 中 中魁(中指大三节尖灸之,以口吹火灭。)
〔甄权〕噎塞膈气∶通谷
〔《明堂》〕五噎分治∶气噎, 中。忧噎,心 (灸。)食噎,乳根(乳左下一寸八分,灸。)劳噎,鬲 (灸)。
思噎,天府(灸)。
〔《集》〕五噎∶劳宫、中魁、中脘、三里、太阴、支沟、上脘(不已,再取后穴∶) 中、太白、下脘、右关、
脾、胃 。
〔仲〕寸口脉浮大,医反下之,此为大逆。浮即无血,大即为寒,寒气相搏,即为肠鸣。医不知,而反与
饮水,令汗大出,水得寒气,冷必相搏,其人即 。
〔《脉》〕寸口脉紧而芤 紧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脉为阴结而迟,其人则噎。



<目录>卷之二十二・脾胃部\呕吐膈气总论

<篇名>咽喉噎塞口开目瞪

属性:〔垣〕堵塞咽喉,阳气不得出者曰塞;阴气不得下降者曰噎。夫噎塞迎逆于咽喉、胸膈之间,令诸经不行,
则口开目瞪,气欲绝。当先用辛甘气味俱阳之药,引胃气以治其本;加堵塞之药,以泻其标也。寒月阴气大助
阴邪于外,于正药内加吴茱萸大热大辛苦之味以泻阴寒之气;暑月阳盛,则于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