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和,须汗下之,表里已和,是宜治之在经也。其中
腑者,面颜显五色,有表证而脉浮,恶风恶寒,拘急不仁,或中身之后,或中身之前,或中
身之侧,皆曰中腑也,其病多易治。其中脏者,唇吻不收,舌不转而失音,鼻不闻香臭,耳
聋而眼瞀,大小便秘结,皆曰中脏也。其病多难治。若风中腑者,先以加减续命汤随证发其
表。如兼中脏,则大便多秘涩,宜以三化汤通其滞。表里证已定,别无变端,后以大药和而
治之。大抵中腑者,多着四肢;中脏者,多滞九窍。虽中腑者,多兼中脏之证。至于舌强失
音,久服大药,能自愈也。
〔垣〕中血脉则口眼 斜,中腑则肢节废,中脏则性命危急,此三者治各不同。如中
血脉,外有六经之形证,则从小续命汤加减,及疏风汤治之。如中腑,内有便溺之阻隔,宜
三化汤或《局方》中麻仁丸通利之;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隔,宜养血通气,大秦
艽汤、羌活愈风汤治之。中脏,痰涎昏冒,宜至宝丹之类镇坠。若中血脉中腑之病,初不宜
用龙、麝、牛黄。为麝香入脾治肉,牛黄入肝治筋,龙脑入肾治骨,恐引风深入骨髓,如油
入面,莫之能出。又不可一概用大戟、芫花、甘遂泻大便,损其阴血,则真气愈虚。(洁古
言中脏者大小秘涩,东垣言中腑者有便溺阻隔,二说当以东垣为主,盖大小秘结不中脏者亦
有之,中脏者亦有大小便不秘结者也)



<目录>卷之十・肝胆部

<篇名>中浅半身偏痛舌能言

属性:《难经》∶所谓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是也。
〔仲〕\x三黄汤\x 治中风手足拘急,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终日不欲饮食。(陈无
择兼半身不遂,失音不言)
黄 (二钱) 独活(四钱) 细辛(二钱) 麻黄(五钱) 黄芩(三钱)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作三服。一服小汗,二服大汗。心热加大黄二钱
;腹满加枳实一枚;气逆加人参三钱;悸加牡蛎三钱;渴加栝蒌根三钱;先有寒加附子一枚。
〔洁〕\x疏风汤\x 治半身不遂,或肢体麻痹,筋骨疼痛。
麻黄(去节,三两) 益智仁 杏仁(去皮尖,各一两,炒) 甘草(炙) 升麻(各五钱)
上 咀。每服一两,水一小碗,煎至六分,去渣热服。脚蹬热水葫芦,候大汗出,
去葫芦。冬月不可服。
〔海〕\x拯济换骨丹\x(自汗者不宜服)
槐皮芎术芷,仙人防首蔓。
十味各停匀,苦味香减半。龙麝加少许,朱砂作衣缠。麻黄膏煎丸,大小如指弹。
上治半身不遂,口眼 斜,手足不仁,言语謇涩,或痛入骨髓,或痹在皮肤,或中
急风涎潮不言,精神昏塞,行步艰难,筋脉拘急,左瘫右痪,一切风疾,并皆治之。
槐荚子(生) 人参 桑白皮 苍术 川芎 何首乌 蔓荆子 威灵仙 防风(各二两) 五
味子 木香 苦参(各一两) 香白芷(二两) 麝香(二钱,另研) 龙脑(二钱) 辰砂(五钱,另研)
上十四味为细末。入麝香令匀,又用麻黄十斤,去根节,用大河水三石三斗,熬至
六斗,去滓再熬,至二斗半,入银石器内熬成膏。入前药末和匀,杵三五千下,每一两作十
丸,朱砂为衣。每服一丸,先捣碎,酒一盏浸,自晨至晚,食后临卧搅匀服之。神清无睡,
是药之验,更隔五日服之。如无汗宜服,若体自汗,服之是重亡津液也。若风盛人,于密室
温卧取汗。
〔罗〕\x续命丹\x 治男子妇人卒中诸风,口眼 斜,言语謇涩,牙关紧急,半身不遂,
手足搐搦,顽痹疼痛,涎潮闷乱。妇人血风,喘嗽吐逆,坐卧不宁。
川芎 羌活 南星(姜制) 川乌 白藓皮 海桐皮 肉桂 当归 防风 熟地 干葛(各
一两) 地榆 虎骨 朱砂 铅白霜 乌蛇(生) 牛黄 雄黄(各三钱) 轻粉(二钱) 麻黄(去节,四两)
以好酒三升煮一升,不用麻黄用酒)
上为末,以麻黄酒汁入蜜半斤熬成膏,和药为丸,弹子大。每服一丸,豆淋酒下,或葱
汤化下,不拘时候。中书左丞张仲谦,患半身不遂麻木,太医刘子益与服之,汗大出,一服
而愈。
〔《本》〕服桑枝法 桑枝一小升,细切炒香,以水三大升煎取二升,一日服尽无时。《
图经》云∶桑枝温平,不凉不热,可以常服,疗体中风痒干燥,香港脚风气,四肢拘挛,上
气眼晕,肺气咳嗽,消食,利小便。久服身轻,聪明耳目,令人光泽,兼疗口干。《仙经》
云∶一切仙药不得桑煎不服。出《抱朴子》。政和间何子常病两臂痛,服诸药不效,根据此作
数剂,臂痛即愈。
〔《外》〕疗偏风,半身不遂,冷癖疰。附子一两生用, 咀。纳于无灰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