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者,皆取脾胃,是万物有余,皆出于土也。
脾者五脏之总称也,带脉者脾之附经血,又其别称也。血会鬲俞,鬲俞者背之上也。骨会大杼,大杼者背
也。髓会绝膏,绝骨者是骨名也,在足外踝上也,乃是少阳之分。筋会阳陵泉,阳陵泉者,足少阳经中膝
下外侧也。脉会太渊,太渊者两寸脉也。气会膻中,膻中者两乳是也。热病在内,取会之气穴者,谓热陷
于内,故取百会之穴以灸伸之。此为陷下者炙之,非太过不及。本经所生自病中它邪者,乃以经取之也。
恐后学所疑,复明其理以证之。陷者皮毛不任风寒,知阳气下陷也。其脉中得必细弦而紧小,或沉涩覆其
上,知其热火陷下也。虽脉八九至甚数,而阴脉覆其上者,皆可灸。阴脉者,细弦紧小沉涩如上说是也。
头维禁不可灸。承光禁不可灸。脑户禁不可灸。风府禁不可灸。(灸之不幸使人喑。)喑门禁不可灸。
(灸之使人喑。)耳门
耳中有脓不可灸。下关耳中有干HT 不可灸。人迎禁不可灸。丝竹空禁不可灸。(灸之不幸使人目小及盲。)
承泣禁不可灸。脊中禁不可灸。白环俞禁不可灸。乳中禁不可灸。石门女子禁不可灸。气冲灸之不得息。
渊液禁不可灸。鸠尾禁不可灸。阴市禁不可灸。阳关禁不可灸。天府禁不可灸。(使人逆气。)伏兔禁不
可灸。地会五禁不可灸。(使人瘦。) 脉禁不可灸。经渠禁不可灸。(伤人神)



<目录>卷之十・肝胆部

<篇名>诸风

属性:〔《素》〕∶帝问曰∶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疠风,或为偏枯
,或为风也,其病各异,其名不同,或内至五脏六腑,不知其解,愿闻其由?岐伯对曰∶风
气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
其寒也则衰食饮,其热也则消肌肉,故使人 栗而不能食,名曰寒热(《风论》治
见寒热门” ,陀骨切,忽忘也。栗,惧也)。风气与阳明入胃,循脉而上至目内
,其人肥则风气不得外泄,则为热中而目黄;人瘦则外泄而寒,则为寒中而泣出(治热中
见黄胆门。治寒中见目泪门)。风气与太阳俱入,行诸脉俞,散于分肉之间,与卫
气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愤 而有疡。卫气有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治见
痹门)。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名曰疠风,或名曰寒热(疠者,其荣卫热 肿,其气不
清,故使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以春甲乙伤于风者,为肝风。以夏丙丁伤于风者,为
心风。以季夏戊己伤于邪者,为脾风。以秋庚辛中于邪者,为肺风。以冬壬癸中于邪者,为
肾风。风中五脏六腑之俞,亦为脏腑之风。各入其门户所中,则为偏风(治见中风门)。
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治见头痛)风入系头,则为目风眼寒(治见眼目)。饮酒
中风,则为漏风。(治见肝门)。入房汗出中风,则为内风(王注∶以劳风为内风。治见
门)。新沐中风,则为首风(治见头痛)。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飧泄(治见下痢
)。外在腠理,则为泄风。故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也,无常方然,致(《
甲乙经》作“故”字)有风气也。帝曰∶五脏风之形状不同者何?愿闻其诊及其病能。岐伯曰
∶肺风之状,多汗,恶风,色 然白,时咳短气,昼日则瘥,暮则甚,诊在眉上,其色
白( 字,普边切,白貌也。仲景云∶肺中风者口燥而唾,身晕而重,冒而肿胀)。心风
之状,多汗恶风,焦绝,善怒吓,赤色,病甚则言不可快,诊在舌,其色赤(“吓”字衍文
也。仲景云∶心中风者,翕翕发热不能起,心中饥,食则呕吐)。肝风之状,多汗恶风,善
悲色微苍,嗌干,善怒,时憎女子,诊在目下,其色青(仲景云∶肝中风者,头目 及胁痛
常呕,令人嗜甘)。脾风之状,多汗恶风,身体怠惰,四肢不欲动,色薄微黄,不嗜食,诊
在鼻上,其色黄(仲景云∶脾中风者,翕翕发热,形如醉人,腹中烦重,皮目 而短气)。
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 然浮肿,脊痛不能正立,其色 ,隐曲不利,诊在肌上,
其色
黑(奇病论云∶有 然如有水状,切其脉大紧,身无痛处,形不瘦,不能食,食少
,名为何病?岐伯对曰∶病生在肾,名为肾风,肾风不能食善惊而心气痿者死。张子和治桑
惠民病风,面黑畏风,不敢出,爬搔不已,眉毛脱落作癞,医三年不痊,求治于戴人。戴人
曰∶非癞也,乃出《素问・风论》云∶肾风之状,多汗恶风,脊痛不能正立,其色 ,
面然浮肿。今公之病乃肾风也。宜先刺其面大出血,其血当如墨色,三刺血变色矣。
于是下针自额上下排针直至颐颔皆出血,果如墨色,遍肿处皆针之,惟不针目 外两傍,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