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性:《金匮要略》乃仲景治杂病之书也。其中缺略处颇多,而上古圣人,以汤液治病之法,
惟赖
此书之存,乃方书之祖也。其论病皆本于《内经》,而神明变化之。其用药悉本于《神农本
草》,而融会贯通之。其方则皆上古圣人历代相传之经方,仲景间有随症加减之法。其脉法
亦皆《内经》及历代相传之真诀。其治病无不精切周到,无一毫游移参错之处,实能洞见本
源,审察毫末。故所投必效,如桴鼓之相应,真乃医方之经也!惜其所载诸病,未能全备,
未知有残缺与否?然诸大症之纲领,亦已粗备,后之学人,以其为经而参考推展之,已思过
半矣。自此以后之书,皆非古圣相传之真诀,仅自成一家,不可与《金匮》并列也。



<目录>卷下\书论(附∶科)

<篇名>《脉经》论

属性:王叔和着《脉经》,分门别类,条分缕晰,其原亦本《内经》,而汉以后之说,一无所
遗。
其中旨趣,亦不能划一,使人有所执持。然其汇簇言,使后世有所考见,亦不可少之作也
。愚按∶脉之为道,不过验其血气之盛衰,寒热和邪气之流,在何经何脏,与所现之症,参
观互考,以究其生克顺逆之理,而后吉凶可凭。所以《内经》、《难经》及仲景之论脉,其
立论反若甚疏,而应验如神。若执《脉经》之说,以为某病当见某脉,某脉当得某病,虽《
内经》亦间有之,不如是之拘泥繁琐也。试而不验,于是或咎脉之不准,或咎病之非真,或
咎方药之不对症,而不知皆非也。盖病有与脉相合者,有与脉不相合者,兼有与脉相反者。
同一脉也,见于此症为宜,见于彼症为不宜。同一症也,见某脉为宜,见某脉为不宜。一病
可见数十脉,一脉可现数百症,变动不拘。若泥定一说,则从脉而症不合,从症而脉又不合
,反令人彷徨,无所适从。所以古今论脉之家,彼此互异,是非各别。人持一论,得失相半
,总由不知变通之精义,所以愈密而愈疏也。读《脉经》者,知古业谈脉之详密如此,因以
考其异同,辨其得失,审其真伪,穷其变通,则自有心得。若欲泥脉以治病,必至全无把握
。学人必当先参于《内经》、《难经》及仲景之说而贯通之,则胸中先有定见,后人之论,
皆足以广我之见闻,而识力愈真。此读《脉经》之法也。



<目录>卷下\书论(附∶科)

<篇名>《千金方》《外台》论

属性:仲景之学,至唐而一变。仲景之治病,其论脏腑经络,病情传变,悉本《内经》。而其
所用
之方,皆古圣相传之经方,并非私心自造,间有加减,必有所本。其分两轻重,皆有法度。
其药悉本于《神农本草》,无一味游移假借之处。非此方不能治此病,非此药不能成此方,
粗微深妙,不可思议。药味不过五六品,而功用无不周。此乃天地之化机,圣人之妙用与天
地同。不朽者也。《千金方》则不然,其所论病,未尝不根据《内经》,而不无杂以后世臆度
之说。其所用方,亦皆采择古方,不无兼取后世偏杂之法。其所用药,未必全本于《神农》
,兼取杂方单方,及通治之品。故有一病而立数方,亦有一方而治数病。其药品有多至数十
味者,其中对症者固多,不对症者亦不少,故治病亦有效有不效。大抵所重,专在于药,而
古圣制方之法不传矣。此医道之一大变也。然其用药之奇,用意之巧,亦自成一家,有不可
磨灭之处。至唐・王焘所集《外台》一书,则纂集自汉以来诸方,汇萃成书,而历代之方,
于焉大备。但其人本非专家之学,故无所审择,以为指归,乃医方之类书也。然唐以前之方
,赖此书以存,其攻亦不可泯。但读之者,苟胸中无成竹,则众说纷纭,群方淆杂,反茫然
失其所据。故读《千金》《外台》者,必精通于《内经》、仲景、本草等书,胸中先有成见
,而后取其长而舍其短,则可资我博深之益。否则反乱人意,而无所适从。嗟乎!《千金》
、《外台》且然,况后世偏驳杂乱之书,能不惑人之心志哉?等而下之,更有无稽杜撰之邪
书,尤不足道矣。



<目录>卷下\书论(附∶科)

<篇名>《活人书》论

属性:宋人之书,能发明《伤寒论》,使人所执持而易晓,大有功于仲景者,《活人书》为第
一。
盖《伤寒论》不过随举六经所现之症以施治,有一症而六经皆现者,并有一症而治法迥别者
,则读者茫无把握矣。此书以经络病因,传为疑似,条分缕析,而后附以诸方治法,使人一
览了然,岂非后学之津梁乎?其书独出机杼,又能全本经文,无一定混入己意,岂非好学深
思,述而不作,足以继往开来